說了這些,那么在幼兒園是不是什么都不用教了呢?這也不是的,在幼兒園要適當?shù)亟绦┳衷~和進行必要的、規(guī)范的言語訓練,也應該讓孩子掌握一些數(shù) 的概念。但這些都必須在相應的實踐活動中進行教學,讓孩子在生動活潑的游戲中主動地接受知識,興趣盎然地學會知識。家長尤其要注意這點,完全可以借鑒幼兒 園的教育方法,創(chuàng)設各種生活情境讓孩子動手、動腦、動口,拓展孩子的思維,積極開展好幼小銜接工作,為孩子的小學學習奠定好的基礎。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 系副教授馮夏婷指出:在幼兒階段,情緒情感、習慣行為的培養(yǎng)肯定比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更重要。而有些家長,讓孩子死記硬背,甚至孩子兩三歲時就開始讀拼音、認 漢字,顯然是違背孩子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我們一定要記住:注重幼兒能力培養(yǎng)比考100分更重要。
再次,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說到這兒,有些家長可能還是比較擔心。擔心什么?別的孩子在入小學前都學會了不少漢字,會簡單的加減運算,如果我的孩子什么都不會,那能跟得上 去嗎?這擔心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有失必有得,或許你的孩子在動手、動腦等方面已遠遠超過了其他同學,難道這不值得慶幸嗎?至于暫時的落后,也關系不大,只 要孩子有學習的興趣,很快就能趕上去的。廣泛的興趣愛好和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將影響人的一生。
我曾經(jīng)看到過這樣一篇報道:有一位孩子的父親是個“新聞迷”,早上聽收音機,晚上看新聞節(jié)目,成了這位父親的必修課。而他的兒子從小受到了潛移 默化的影響,久而久之,也迷上看新聞。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入小學后,老師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的聽說能力、記憶力特別強,讀起課文來,語感也特好,愛看課外書, 對身邊的事也很感興趣。剛?cè)胄W就能看《西游記》的學生版本了。問他,字認識嗎?他說有的認識,有的不認識,但大概能知道講了什么事。而認識的那些字基本 上是自己通過問父母,通過一遍又一遍反復的接觸學會的。你看,孩子一旦有了興趣,根本就用不著機械、死板地教他認字、寫字了。這樣,對這個孩子一生的學習 習慣養(yǎng)成來說,將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將會學得很愉快、很輕松。
在入小學前,家長還應重視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比如: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有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文明禮貌習慣,與人相處習慣,生活節(jié) 儉習慣等。同時,家長要注意教育的分寸,正確把握嚴與愛的尺度,多給孩子鼓勵,讓孩子從小學會自信。特別不能在他人面前當著孩子說自己孩子的缺點。我們中 華民族的傳統(tǒng),人們往往喜歡說客氣話。帶孩子出去玩,別人問,你孩子學習怎么樣?我們家長總會謙虛地說:“不怎么樣,不太好。”其實,這樣是很傷孩子心 的。家長也不要老是把“你真笨”、“真糟糕”等詞語掛在嘴邊,容易挫傷孩子的自尊心,直接影響孩子學習、生活的積極性。
進入小學后,家長切記不要隨意給孩子加重學業(yè)負擔。如現(xiàn)在小學一年級學生是不允許留任何書面家庭作業(yè)的,學生在校時間也進行了嚴格控制,一年級 小朋友在一星期中,有三個下午是提前一節(jié)課放學的。在書寫方面,提倡只要學生能把生字記牢就好,絕不允許出現(xiàn)罰抄寫十遍,罰抄課文內(nèi)容的變相體罰現(xiàn)象。這 些措施都是為了減輕孩子的課業(yè)負擔,家長最好不要與學校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馳。如果孩子確實有精力,不妨可以有選擇地發(fā)展孩子的藝術(shù)特長,讓他們更加全面地 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