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自己的寶貝吃得好,長得快,家長什么都舍得:舍得花錢買營養(yǎng)豐富的食品、舍得花時間了解育兒知識、舍得花精力鼓勵孩子進食……可最讓他們苦惱的是,自己盡心盡力,孩子卻不買賬!家長雖然能夠決定給孩子吃什么、設(shè)定進食的時間、選擇合適的進食地點和方式,但是孩子卻可以選擇他們是否愿意吃、每次吃多少。如果你不考慮孩子的選擇,那小家伙很可能會以他自己的方式來反抗。
消極怠慢。就像第一個例子那樣,孩子雖然能接受家長的喂養(yǎng),但心不在焉。對于吃飯心不在焉的孩子,家長往往就會采取少量多次喂養(yǎng)的方式。少量多次喂養(yǎng)會使孩子失去饑餓的刺激,胃酸的分泌量就會減少,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使孩子喪失對吃飯的興趣。而且,少量多次喂養(yǎng)還會使孩子失去早期訓(xùn)練注意力集中的機會。
積極抵抗。第二個例子就是典型的積極抵抗。孩子對吃飯根本不感興趣,而且將吃飯與玩耍混為一談。在他的小腦袋瓜里,“吃飯”是與唱歌、玩耍等共同組成的一個概念,而不是一個單獨的概念。為了使孩子盡可能多吃些食物,家長絞盡腦汁,變換花樣,但得到的不是孩子逐漸安穩(wěn)地接受食物,而是更加排斥進食。如果在孩子玩耍興致正濃時給他喂飯,還會造成孩子的厭惡,甚至抵抗,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這就是家長經(jīng)常抱怨的“厭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