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濤媽媽:我的寶寶入園時兩歲多一點,是班里比較小的。雖然入園前做了比較充分的工作,但寶寶入園哭鬧還是沒能避免。時間挺長的,雖然從原來的一進幼兒園大門就哭發(fā)展到進教室門前哭,但很讓我們心煩。打罵、教育都沒什么效果。最后我拍了些工作中的照片,剪了個紅心帶到幼兒園交給老師。每當寶寶哭的時候,老師就會拿出照片給寶寶看并告訴他媽媽的心是和你在一起的,效果倒是不錯。
經(jīng)驗三: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
凡凡媽媽:為了讓孩子愉快地走進幼兒園,前半年,我就抓住一切機會向兒子灌輸:小朋友都應(yīng)該上幼兒園。玩耍中遇到鄰居家孩子從幼兒園回來,總忘不了夸獎幾句:“真是好孩子,都上幼兒園了。”為了引起孩子興趣,一次次地帶孩子到幼兒園“體驗生活”,當孩子玩在興頭時,我就抱上他回家,并保證下回還來玩。僅僅讓孩子有了愿望當然不夠,還要告訴他“實情”。我反復(fù)地向兒子說明“寶寶上了幼兒園就要自己吃飯。媽媽上班,凡凡自己與老師和小朋友們在一起。”“凡凡一天都不回家,自己睡覺,媽媽下班后才去接寶寶。”……
結(jié)果開學后,第一天放學我去接他,老師介紹說,他是自己吃的飯,有事知道跟老師說,就是午睡時哭了一下。我忙對兒子說:“老師表揚你了吧,明天睡覺時也不哭,對嗎”兒子認真地點點頭。如今兒子入園都一個多月了,每天都高高興興地離家,還主動向老師問好。
經(jīng)驗四:把孩子交給像媽媽的老師
文文媽媽:女兒兩歲半時,我們把她送進了一所一級幼兒園,說實話,送孩子去幼兒園時,我的確有一些擔心。但我希望孩子去幼兒園過一過集體生活,多學一些知識,我更希望她在幼兒園生活快樂。每天早上,老師都在教室門口等著孩子們,主動先與孩子打招呼問好。對一些不肯與父母告別而哭鬧的孩子,老師就一個個抱起來安慰,“寶寶乖、寶寶親”地哄著勸著。我女兒就是其中的一個。女兒上的是小小班,班里共配備了3個老師,兩個管教學,一個管生活。女兒上幼兒園之前,我還擔心她的大小便問題,怕她不敢對老師說,專門在家訓練了幾天。后來,事實證明,我的這一擔心也是不必要的。女兒天天在幼兒園大便,卻從未弄臟過衣褲。女兒每天回家我都要問她:“今天在幼兒園高興不高興?”她每次都痛快地回答:“高興!”其實不用問也能看出來,她每天回家后總是哼哼唱唱的,唱老師教的童謠,玩老師教的游戲。我問女兒:“幼兒園的老師好不好?”女兒說:“好!”我問她怎么好,她想了想說:“老師像媽媽。”把孩子交給像媽媽的老師,我還有什么不放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