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組,他們的同伴更不固定,教師也更需進行個別化的教育;忑g教育在客觀上促進了開放式個別化教育的實施,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當然,混齡教育也有不利之處,其中最困難的是教育方案的設計與實施較為復雜。教師要掌握每個幼兒發(fā)展的不同水平,并能將幼兒準確恰當?shù)胤殖蓭捉M,然后還要根據(jù)幼兒的特點因人施教:有時要按年齡或能力分組進行教學,有時則是同一內容需要提出不同要求。如此操作難度很大,使得一般水平的教師難以勝任。其次是混齡教育容易造成時間上的浪費。有的教育活動在同齡班中只需要一個單位時間,在混齡班中卻需要幾個單位時間才能完成。如果組織得不好,還會造成部分幼兒的無所事事。其三是混齡教育容易造成大年齡兒童爭強好勝的表現(xiàn),從而影響小年齡兒童的發(fā)展,使他們自信心的樹立受到一定的影響。與此相反的現(xiàn)象是,教師又常常對小年齡兒童比較重視,對大年齡兒童要求過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年齡兒童的發(fā)展。
綜觀我國的混齡教育(我國以前一般稱之為混合班),也有許多年的歷史與經驗,但是我國的混齡編班主要出于以下原因及考慮:(1)我國部分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比較落后,幼兒園所需的房舍、師資等條件匱乏;(2)一些老少邊窮地區(qū)村落之間的距離較遠,村民居住比較分散,無法集中入園;(3)受國家市場經濟政策的影響,學前教育不屬于義務教育范疇,以及職工下崗等原因,使一些條件較差的幼兒園出現(xiàn)了招生不足、或師資缺乏的情況。近年來,隨著我國獨生子女的增多,兒童無兄弟姐妹的情況已經引起了眾多教育專家和廣大家長的思考,所以在一些專家的指導下,也開始出現(xiàn)了積極的混齡教育研究,但付諸于實踐的幾乎沒有。
混齡教育帶給我國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學前教育界的挑戰(zhàn)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對學前教育的師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作為一名混齡班的教師,不能象以往那樣地帶領兒童,她必須學會與兒童交往,善于觀察兒童,能根據(jù)兒童不同的發(fā)展水平進行個別指導,同時又能針對全體的共同特點進行教育;她還要能夠運用各種方法使班級兒童異齡互動,共同促進,使每個兒童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fā)展。其次,傳統(tǒng)的集體教育的形式在混齡教育中已明顯的落后。混齡教育中更多地需要采取開放式的、個別化的教育,讓兒童能夠自由地學習,充分地思考。同時,在教育過程中,除了教師教育兒童之外,要充分地運用“兒童教育兒童”的方法,如同齡促進、異齡促進、角色換位等,使每個兒童身心同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