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正確的。生活中,父母總是能夠看到,自己的孩子玩游戲的時候非常喜歡贏,為了能贏常常把游戲規(guī)則拋在腦后。因為他們的思維方式是“我想贏,所以我為了贏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同樣,3、4歲的孩子還常常堅信“我腦子里想到的就是真實的”。這就是孩子們拿走不屬于他東西的原因了。當他想要那個不屬于他的東西的時候,那種渴望的強烈足以使他認為這就是他的了,所以拿走它也沒什么不對的地方,反而順理成章。
第三、即便3、4歲的孩子知道自己違反了某些準則,他們也不會乖乖承認的,多數(shù)孩子會為了表明自己是個好孩子而說謊。最近牛津大學的學者們做了一項研究:要求3歲的孩子們在研究員離開的時候不能觸摸放在那兒的玩具。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有一半的孩子觸摸了那個玩具,其中80%的孩子還否認他們碰過玩具。由此看見,孩子們也害怕自己的不良行為被父母捉個正著。
第四、有時候,挫敗感也是孩子們不良行為的罪魁禍首。當孩子有挫敗感的時候,他們很有可能已經(jīng)忘記所有的規(guī)矩和準則了。即使多數(shù)孩子知道打人、偷竊或者違背父母的教導是不對的,但他們還是不能控制自己內(nèi)心本能的沖動,做出一些錯事來。當他在晚飯前不能抵制住薯片的誘惑的時候,當他嫉妒朋友的新玩具的時候,或者當失敗給他帶來憤怒的時候,他往往在行動之前根本就不經(jīng)過大腦思考了,所有的行為準則已經(jīng)完全不存在了。只有事后回想起他行為舉止的時候,他才可能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
好的指導方法是讓孩子建立正確的道德觀的關(guān)鍵。
無論怎樣,孩子做了錯事之后,父母教導他的方法最為關(guān)鍵,可以直接影響到孩子將來是否會重蹈覆轍。父母最好首先重申對他行為的要求,然后向他解釋清楚他的行為所造成的后果。假如你的孩子踢人了,你就要告訴他:“踢人的行為是我絕對不能允許的。踢你的朋友,會使他受傷的,會很疼!绷硗,父母還可以想辦法喚起孩子的公平意識和對他人的憐憫之心,通過這個辦法來教導他。如果孩子強行搶走了小朋友手中的小卡車,就告訴他:“你的朋友非常傷心。因為該輪到他玩了,你卻把它拿走了!备改傅倪@番話能夠使孩子意識到他的行為對其他人有什么樣的影響。當然,如果父母能夠事先提醒孩子應該注意他的哪些行為,對孩子來說,就更容易做到了。比如,在你帶著孩子到幽雅的餐廳用餐之前,你最好先提醒他,在室內(nèi)說話的聲音應該放低一些,既不會打攪別人,自己也能聽得見。到了餐廳,即便孩子偶爾忘記了,一個簡單的提醒,他也能馬上改正過來了。
孩子做了錯事需要父母及時指出和教導,那孩子做了好事呢?父母可不要忘記表揚喲。一旦孩子表現(xiàn)良好,比如對人友善,做事正直、樂于與他人分享等等,父母就要及時指出和夸獎。即便孩子做了錯事,如果他事后勇于承認了,父母也應該先謝謝他向你說了實話,然后再向他講明為什么這樣的行為是錯的。對父母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時刻不要忘了言傳身教,不能放過生活中的每一個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誨。當你帶著孩子在超市買完東西結(jié)帳的時候,收銀員無意中多找給你錢了。一旦你發(fā)現(xiàn),無論多少,都應該讓孩子親眼看見你把錢退還回去了。因為孩子更注重父母所做的,而不是他們所說的。父母簡單的一個動作,在孩子的腦海里卻印象深刻。所以,生活中的耳濡目染,比任何說教都更有效。也許下次你還沒有意識到,孩子反而會提醒你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的了。
編譯/蕭蕭
本文由《父母》雜志授權(quán)搖籃網(wǎng)獨家發(fā)表,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