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像雄鷹一樣展翅翱翔,但是首先您要放開讓他去飛,那么怎樣飛呢?就是立足于社會,但是立足社會是需要獨立的,你自己都不會照顧自己怎樣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啊,所以很多的家長就會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那么如何教育孩子,怎樣培養(yǎng)呢?母親大學給各位家長朋友們支了以下六招:
a.幫助孩子克服依賴心理,家長的過分寵愛,反而使孩子原先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會不愿意去做,碰到一些困難就喊爸叫媽,完全依賴他人。因此,父母、長輩必須改變包辦代替的做法,使孩子克服依賴他人的心理。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應當幫他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
b.尊重孩子:家長要注意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要認真聽孩子講話,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飯不要硬逼,讓孩子做事盡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當眾手指責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等,這樣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應該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事實證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好、懂禮貌、舉止大方、自我獨立意識強。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受到應有的尊重的良好反應。
c.教給孩子獨立做事的知識和技能,孩子不僅要有獨立意識,而且還要有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即不僅愿意自己做事,而且還會自己做事。例如,怎樣擇菜、洗菜,怎樣掃地、擦桌子,這些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進行的。獨立性還表現(xiàn)在孩子學習、交往等各個方面。家長要教孩子自己完成游戲和學習任務,自己去和同伴交往,當孩子和同伴發(fā)生糾紛時,還要教他們用各種有效的方式自行解決矛盾。
d.讓孩子自己決策,自己決策是獨立決策發(fā)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們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自己決策的能力。孩子的事應該由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決定。玩具放在什么地方?游戲應該怎樣布置?和誰玩?玩什么?這些孩子的事,家長不要作決定,要讓孩子自己去動腦筋,想辦法,作出決策。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引導孩子判斷,但不要干涉,更不要包辦、代孩子決策。
e.尊重并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一歲的孩子就有了獨立意識的萌芽,他們什么都要來一個“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飯,自己搬小凳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僅要獨立臆穿脫衣服、洗臉洗手,而且還要自己洗手絹、洗襪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還想自己上街買東西,自己洗碗。對于孩子正在增長的獨立意識,家長一定要予以重視,并支持、鼓勵他們:“你只要好好學,一定能做好!”千萬不能潑冷水:“你還小,干不了!“
f.為孩子獨立性的發(fā)展提供條件和機會,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必須解放孩子的手腳,放手讓他們去做那些應該做而且又是力反能及的事情,即使孩子做得不好、處理得不圓滿也沒關系。有些家長總怕孩子做不好,習慣于包辦代替,習慣于指手畫腳,總以擔憂的目光注視和提醒孩子,或者干脆替孩子掃除障礙,鋪平道路。這種態(tài)度和做法,有意無意地束縛了孩子的手腳,阻礙了他們獨立性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