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磨牙、搖頭、多動被視為缺鈣,大奔兒頭、方顱、額頭長角被視為缺鈣,連做鬼臉和說話晚也被歸結為缺鈣。
記者在一個專門銷售嬰幼兒營養(yǎng)品的網站上搜索為0~6個月寶寶設計的補鈣產品,結果顯示出21種不同品牌的補鈣產品。
鈣在骨健康中所占的地位并不太高
在李可基看來,發(fā)生在寶寶們身上的過度補鈣現(xiàn)象,只是中國“全民補鈣”運動的縮影。
1978年,衛(wèi)生部公布的數字顯示,我國有37%的兒童和59%的中老年人缺鈣。而在2002年,根據第八次全國營養(yǎng)大會通過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Chinese DIRs)》,我國人均鈣劑補充量離推薦量尚有40%~60%的差距。
補鈣產品的巨大市場此后形成,據統(tǒng)計,規(guī)模最大時曾達到120億元。馮小剛在電影《大腕》里曾經調侃,“我們這里的明星都已經補過鈣啦”。在這種背景下,一些花樣繁多的廣告詞如 “全民缺鈣、全民補鈣”,“人是鐵、鈣是鋼”,“吃了就長高”等紛紛面世。
“毫無疑問,商家對產品功能的夸大在中國是普遍現(xiàn)象。”陳裕明說。他舉例說,2007年一本雜志曾系統(tǒng)綜述了36項研究(17項為臨床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補鈣或正常膳食下的鈣輕度缺乏均不影響兒童身高和體重的增長。只有當鈣嚴重缺乏影響到骨鈣化不良時才影響兒童身高的正常增長。
“我只問一個最樸素的問題,照理說中國人缺鈣也缺了幾千年,為什么還是好好地活到了今天?”李可基開玩笑說。
陳裕明介紹,事實上,鈣在骨健康中所占的地位并不太高,日常鈣攝入大約只能解釋5%~10%的差異,遺傳約占60%,剩余可以改變的因素還有:激素、運動、充裕維生素D、中等的蛋白質、禁煙、少酒、較少的咖啡,其他營養(yǎng)素的充裕、以及心理健康等(因鈣過低而導致病理性缺乏的情況除外)。
“建大樓需要鋼筋水泥和黏合劑,而鈣可能只相當于沙子!”李可基這樣打比方。
“攝入充裕的鈣最大必要性是希望在遺傳基礎許可的范圍內,使我們骨健康達到最優(yōu)狀態(tài)。”陳裕明解釋道。
其實,能通過膳食途徑獲取推薦量80%左右的鈣便視為基本正常。國內外營養(yǎng)學界普遍建議,通過高鈣食物來補充鈣,減少補充劑攝入量。
在美國,曾有3.6萬名50~70歲停經婦女在日均鈣攝入量為1100毫克的條件下,每天補充1000毫克鈣和400IU維生素D,干預9年后,干預組腎結石發(fā)病風險增加17%,心肌梗塞和中風的風險增加13%和22%。還有一項研究分析綜述了11項隨機對照試驗共有1.2萬老年對象,發(fā)現(xiàn)在基礎膳食鈣達到每天800~1000毫克后,每天補鈣1000毫克,心肌梗塞風險會增加31%。
“大部分人沒有渠道獲得真正有用的信息。”董明珠說,很多媽媽在社區(qū)的兒保點為孩子接種疫苗時,都會遇到巧舌如簧的促銷者,“孩子長得太慢是缺鈣,孩子長得太快是會缺鈣。”
年輕的媽媽李旭則有了另一種選擇。她的寶寶已經16個月大,而那瓶500毫升的Child Life液體鈣,只用掉了5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