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分配時間的辦法不能奏效, 那你就干脆把玩具收起來,放到書架的頂上去,向孩子們說明玩具會一直待在那兒,直到他們學會分享它。看著玩具在那兒卻不能玩,孩子們也許會撅上一會兒小嘴,但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明白,與其完全失去這個玩具,倒不如和兄弟姐妹們一起來分享。于是,他們將學會彼此合作、共同分享;每個人最后都是贏家。
預先作好計劃
如果你的孩子還不太愿意與別人分享他的玩具,而他的一個小伙伴又來你家找他玩,你可以要求那個小朋友的父母讓他帶上玩具來你家。對于那些新鮮的玩具,孩子們是抵抗不住誘惑的。很快,你的孩子就會意識到,如果要得到那個小伙伴的玩具,他就必須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如果你要帶著你那愿意與別人分享的孩子去一個不愿與人分享的孩子家,那么你也應該讓你的孩子帶上自己的玩具。
有些孩子在很小的年齡就已經培養(yǎng)起了一種公平意識。我們的一個孩子曾經再也不愿意到他的一個朋友家里去,因為“他不把玩具拿出來一起玩”。為了把這件事作為一次對他進行教育的機會,我們這樣表揚他:
“你愿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玩具,這不是很值得高興嗎?我敢肯定,孩子們都會喜歡到我們家來玩。”
保護孩子喜歡的東西
如果你的孩子十分依戀他的那些寶貴的東西,那你就應該尊重他的這種感情,同時還應該教育他要做到慷慨、大方。對于有些玩具,孩子會表現(xiàn)得很自私,而對于另一些玩具他又會表現(xiàn)得相當大方,這是正常的。你要保護好孩子看重的玩具,當別的孩子要把它搶過去時,你應該把它拿走,對于這些玩具,你應該為孩子擔負起不愿和別人分享的責任。
要讓孩子慢慢地學會與小朋友們分享玩具。在游戲開始之前,你應該幫助孩子區(qū)分哪些玩具是他想要和小伙伴們一起分享的,哪些是他要放起來、留著自己玩的。你可能還需要充當裁判的角色:“這個特殊的玩具是蘇西的生日禮物;在她愿意和你一起玩這個玩具之前,你可以先玩別的玩具。”
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家庭越大,就越有必要平衡好尊重個人的所有權和教孩子學會分享之間的關系。應該向孩子指出“那是科林的玩具……這個玩具是屬于整個家庭的”。
當然,你還應該鼓勵孩子交換玩具。孩子們很容易掌握家庭玩具的概念,比如立體聲錄音機,是家里每個人都可以用的。有一個大家庭,四個孩子的年齡相當接近,那位媽媽在家里采取了這么一種策略:孩子得到的禮物先由擁有者享用一天,然后就必須貢獻出來、放到大家都可以玩的玩具箱里去。需要單獨保管的那些特殊玩具被分開放在各自擁有者的房間里。
為孩子創(chuàng)造與別人分享的機會
為了鼓勵孩子與別人分享玩具,珍妮特把一整塊餅干都給了4歲大的本杰明,并向他提出了要求:“請你把餅干分一些給羅賓。”他掰下了一塊餅干,遞給了羅賓。本杰明做得很好,而且,從他做出的榜樣當中,2歲大的羅賓也明白了什么是分享。通過讓年齡比較大的孩子做出榜樣,你能夠教那些比較小的孩子學會分享。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做出了榜樣的小老師還是學習榜樣的學生,都上了一堂學習慷慨大方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