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老師的建議: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大多以自我為中心,所以產(chǎn)生矛盾十分正常,家長要以平常心看待這件事,因為有的時候孩子之間的打鬧并非你想象得那么嚴重,很多時候孩子的動手只是他交往的一種需要。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孩子喜歡惡意的打人。這個時候,作為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應該這樣處理:一,警告打人的小朋友;二,請求老師的介入;三,在這個小朋友改正之前,可以與他保持距離。忍讓是一種美德,但有些時候卻要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過來人的偏方:
1、袁丁剛上幼兒眼的時候挨了兩次打,不過都不厲害。我想,新入幼兒園的孩子可能都有一個互相適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打人和挨打都是避免不了的,我們也沒有要太緊張。以后還會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的事情,總不能陪著他們一輩子吧。孩子該自己闖的時候,就得去摸爬滾打。我們做家長的關鍵是告訴他保護好自己,特別注意腦袋和眼睛,就可以了。――袁子彈
2、 我兒子入園的時候是班里最小的,所以經(jīng)常會回來說,今天為了搶積木被誰誰誰打了一下。一開始我沒在意,后來次數(shù)多了我就跟他說:“明天你讓我看看誰打你了。”第二天他果然給我指那個打他的小男孩。男孩有一些怕我,我就蹲下去先笑著跟他說:“你是哥哥,應該帶著弟弟玩。再打人的話,阿姨就要生氣了。”然后跟兒子說:“哥哥不是有意打你的,他已經(jīng)答應媽媽不打了。”后來他們倆再也沒有打過,而且成了朋友。有時候家長人為地把一件事情想大了,其實適當介入一下也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