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4歲之后,我把他送去了幼兒園。自從寶寶上幼兒園以來,給我提出來許多新的問題,而且其中不少問題還算得上“難題”,想必家長朋友們也曾經(jīng)碰到過,或者將來很有可能會遭遇它們,在此總結一下我處理這些問題的收獲,希望對大家能有些啟發(fā)和幫助。
收獲1:化解新零食危機
在寶寶還沒上幼兒園時,我對他的零食是有所控制的,所以他也養(yǎng)成了不隨便吃零食的習慣。在寶寶上幼兒園后的第三天,他附在我的耳朵上悄悄地說:“爸爸,我們班有好多同學在幼兒園里吃一種叫‘辣皮’的零食。”我隨口說:“那與你有什么關系?”寶寶說:“人家都吃,我饞,咱也買點唄?”
一句“我饞”觸到了我心靈的軟處,我忽然想起自己上幼兒園時同伴吃冰棍而自己卻沒有的滋味,于是就說:“那、那我們也買點嘗嘗吧。”一聽這話,小家伙高興得手舞足蹈。下一次上幼兒園時,我兌現(xiàn)了許諾,到小賣部里給寶寶買來3包辣皮。可是,回到家之后,我忽然想起那辣皮是三無產(chǎn)品,頓時又開始為寶寶的健康擔心起來,更害怕寶寶會因此養(yǎng)成亂吃零食的習慣。于是,我決定讓寶寶不饞人家吃什么,繼續(xù)保持良好的進食習慣。
從家里到了幼兒園,寶寶的生活圈子放大了,在這個大圈子里,寶寶要面臨許多誘惑和負面的影響,我下定決心,不再感情化地認為:人家寶寶如何,我也要如何,不可讓寶寶在人群中感到無助和尷尬。這種想法很容易損害寶寶從小培養(yǎng)起的好習慣,助長了寶寶在人群中的攀比心理,對寶寶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面對剛剛入園的寶寶,我狠下心來,不再給他買辣皮等小零食。雖然寶寶哭過幾次,但我并不心軟——心軟是害了他。我?guī)椭鷮殞殞W會對抗不良誘惑,延續(xù)良好的生活習慣。慢慢地,寶寶在人群中具備了“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正確概念,不再拿別人來為自己找借口,于是“辣皮事件”漸漸就化解了。
收獲2:不隨便帶玩具去幼兒園
在上幼兒園之前,寶寶經(jīng)常在陽臺上玩最喜歡的玩具——小彈弓。上幼兒園之后,“學業(yè)”忙了,他也就忘記了這個小玩具。后來寶寶又想起了小彈弓,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要求帶著去,我答應了。中午回家的時候,寶寶一臉的不高興,我問:“怎么了?”寶寶說:“讓老師批評了。”我問:“為什么批評你呀?”寶寶說:“老師批評我把彈弓帶到幼兒園里去,說有危險。”
我馬上意識到,寶寶帶著彈弓上幼兒園的確有著不小的危險,在沒上幼兒園時,寶寶自己在陽臺上玩,一般不會有什么危險發(fā)生,但幼兒園是個集體單位,人員密集,如果寶寶“發(fā)彈”,擊中一個人的幾率就相當高了。看來,上幼兒園的寶寶確實不能隨意將玩具帶到幼兒園去,特別是具有危險性的玩具更不應該帶。如果您的寶寶即將入園,那么請您務必把好寶寶的玩具關哦。
收獲3:必須早睡早起
原來寶寶沒上幼兒園的時候,也沒感覺時間不夠用,可是等寶寶上幼兒園之后,忽然發(fā)現(xiàn)時間特別緊張,以至于很多事都要風風火火地去做。早晨發(fā)現(xiàn)寶寶睡得還香,就不忍心讓他早起,為了節(jié)約時間,只好親自給寶寶快速穿上衣服,再給寶寶喂飯。其實寶寶自己早就能穿衣吃飯了,現(xiàn)在倒好,寶寶重新變成了“嬰兒”。我意識到“保姆”不能這么長久地做下去,于是就向有經(jīng)驗的父母請教,他們給我的建議是:不要太“可憐”寶寶,需要早起就得早起,畢竟寶寶已經(jīng)上幼兒園了,是大孩子了,可以適當提些硬性要求。
我按照這樣的經(jīng)驗去做,下了狠心讓寶寶早起一會兒,一開始寶寶對早起很不適應,但漸漸也就好了。因為起得早了些,寶寶又有時間自己穿衣服吃飯了,我這個“全職保姆”就下崗了。另外,寶寶起床早一些,晚上自然也就睡得早一些,早睡早起應該是上幼兒園的寶寶的一項素質(zhì)吧,原來那種玩到夜半、睡到天亮的方式確實要改一改。
收獲4:給寶寶來點“鎮(zhèn)定”訓練
寶寶上幼兒園需要送,放學需要接。按幼兒園的要求,我每天下午四點半左右來到幼兒園門前的寶寶接送處。有一天,我的車子在接寶寶的路上壞了,抵達幼兒園的時間晚了一些,等我心急火燎地趕到接送處,果然看到寶寶已經(jīng)在那里哭了——雖然老師還牽著他的手,可能看到人家都走了,只剩下自己,感覺挺害怕的吧。我把受了“驚嚇”的寶寶接回家之后,感覺自己犯了一個錯誤:沒有事先安排訓練,讓寶寶有“鎮(zhèn)定”等家長的習慣。
于是,我開始與寶寶約定:放學后爸爸一定會去接他,但是可能會因為一些意外晚到一會兒,如果爸爸去得晚一些,不要害怕,也不用哭,稍微等一等就行。寶寶雖然不同意我晚去,但我還是決心要鍛煉一下他鎮(zhèn)定等爸爸的心態(tài)。第二天,我到了幼兒園后故意站在遠處,寶寶放學后沒看見我,又哭了,不過這次哭得比上次要輕一些。第三天,我又“故意”去晚,而寶寶沒有再哭。就這樣,經(jīng)過多次訓練之后,寶寶果真學會了鎮(zhèn)定地等待家長,我也有些寬心,因為寶寶可以應對一種“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