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創(chuàng)設情境,給孩子施加“壓力”,壓力是培養(yǎng)孩子自制能力的關鍵因素。比如孩子與父母外出時提出要去吃肯德基或麥當勞,而這一項活動是他臨時提出來的,父母能否考慮考驗一下他的耐力,對他說,家里的飯已經(jīng)準備好了,如果下個星期來,媽媽就請你吃兒童套餐,而且套餐還有獎品呢,如果今天吃了漢堡和薯條,下個星期的兒童套餐就告吹了。一般孩子會激烈斗爭,然后艱難地做出取舍。3歲半到4歲的孩子就已經(jīng)能夠通過自制力調(diào)節(jié)自己的需求了。最后,他們會得到最豐富的獎賞。還有,如果孩子到玩具店后,一定要買價格昂貴的電動車,而你的支出計劃又沒有這筆消費,你可以跟他商量,我們可以買一個便宜的你喜歡的小玩具,但媽媽沒有更多的錢買電動車,如果你幫媽媽節(jié)省生活費,媽媽會很感謝你,因為你特別理解媽媽。通過為孩子設立這些壓力情境,讓小孩子心中開始有了矛盾,這時候,就需要意志品質(zhì)———自我控制來調(diào)節(jié)自己的需求達不到滿足時的情緒,F(xiàn)在許多父母都試圖盡力不讓孩子為難,想要車,給買車,想吃什么都給買,沒有考慮到給孩子施加壓力鍛煉其自制力這一層上來,孩子的要求也水漲船高,總是沒有滿足的時候。
當然,對于小孩子僅有外在壓力是不夠的。因為光有外在壓力,還不能成為孩子擁有自制力的決定性因素,只有當外在壓力轉(zhuǎn)化成孩子的自我動力時,其自制力才會真正地培養(yǎng)起來。也就是說,他必須要學會自己控制,如果學會了自我控制,即使沒有外在壓力的時候,他自然會“不用揚鞭自奮蹄”。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動力呢?這就要表揚和獎勵孩子。孩子在控制誘惑時,是非常痛苦的,非常愛吃的蛋糕放在面前要忍住不吃,非常喜歡的玩具不能玩,對于小孩來說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努力。因此,當孩子做到大人的要求之后,要進行精神和物質(zhì)獎勵。這樣做,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是值得的。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就分得清什么是誘惑,什么是真正的利益。在長達十多年的觀念傳遞之后,孩子就會在沒有外人表揚和獎勵的情況下,堅持自己的發(fā)展方向,遇到困難也不氣餒。因為在他的心中,已建立起了一套強大的自我獎勵機制。所以,我們說,現(xiàn)在的表揚是為了將來的不表揚。
此外,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注意循序漸進。因為幼兒的自制力還是非常差的,要先從小事或容易控制的事做起,要求孩子自控的時間也不要過長,這樣才能鞏固孩子的自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