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尚往來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岸Y”,成了人與人溝通的另一座橋梁,是加在彼此情感之上的又一個重重的砝碼。
人人做事都有其目的性,家長從送禮上得到的是一份踏實、一份寄托,就好像在離開寶寶的時間里能有一份安心。而作為接受方——老師,不管是欣喜、或是得意、又或是如得重負,其實雙方的延伸部分便是處于中間位置的寶寶能否得到全方位的照顧和關(guān)心。
給老師送禮對與否,要視具體情況,無法定論。我只希望,家長、老師對于小寶貝的愛是單純的、不做作的,足矣。
張燕老師:貴重的禮物是負擔。
說實話,收到貴重的禮物,其實是加重了老師的心理負擔,我不愿接受不勞而獲的東西。
喬雅萍老師:禮物可“收”可“不收”。
我不提倡送禮,但也不否定送禮。有些家長會在教師節(jié)、國慶節(jié)送些鮮花、小禮品,那是家長對老師表示感謝的方式,家長肯定我們的工作,我會很高興地欣然接受。另外,家長也可以成為老師的朋友,年輕的父母和年輕的老師有著同樣的熱情,每逢過節(jié),互贈小禮物以示祝福,以朋友的身份表示心意,也能增進教師與家長間的溝通。
但是,如果家長因為自己的孩子淘氣而給老師送禮,想讓老師多多照顧自己的孩子,我覺得沒有必要收這份禮,因為我們的職業(yè)就是要我們“關(guān)愛每一個孩子”的。
寶寶送禮還在繼續(xù)嗎——本刊歡迎您的討論
送禮的有送禮的理由,收禮的也有收禮的道理。正如馬蕓老師說的,禮尚往來是我們的傳統(tǒng),禮,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增進了人與人的溝通。
本刊歡迎您也加入我們的討論,為那位發(fā)愁的爸爸和他想要送禮的寶寶出出主意。如果只是因為別的小朋友送了禮而跟風,是不是失去了送禮表心意的本意?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