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老師有偏見,影響良性師幼關系的形成。寶貝的偏見一方面來自“成見”,即“成人之見”;另一方面來自“主見”,即“主觀的個人之見”。幫助寶貝消除對老師的偏見,有利于提高他的生活感受質量,維護寶貝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驅除偏見中的成人陰影
放學了,爺爺來接佳佳回家,老師主動告訴爺爺,寶貝們在一起玩的時候,悠悠不小心在佳佳的耳朵后面劃了淺淺的一小道,爺爺看了看說“沒關系”,就走了。一會兒,只見奶奶牽著佳佳從家里返回來了,要求悠悠向佳佳賠禮道歉,老師解釋說:“悠悠已經回家了,孩子們這么小,彼此有點磕磕碰碰,是難免的。”奶奶說:“明天孩子們上學來了,你得讓悠悠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向佳佳道歉!
佳佳很少在家里喝水,一天,老師向家長反映:“佳佳喝水有進步,是個好孩子!”奶奶就問:“你怎么喜歡喝水了?”佳佳回答:“老師‘治’我了!蹦棠探又鴨枺骸袄蠋熢趺础巍懔耍俊奔鸭颜f:“老師不讓我玩玩具!崩蠋熉犃艘院,心里非常委屈:天氣干燥,每個寶貝都應該有一定的飲水量,佳佳怎么會把老師對她的關心愛護理解為“治”呢?至于不讓她玩玩具更不知道從何說起,要么是該吃飯了,要求寶貝們收玩具,可她還想玩;要么是她想玩別的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發(fā)現老師沒有幫她。但是,無論如何,這么小的孩子怎么會對老師有那么深的偏見,以至于感覺老師會“治”她!
成人之見左右著寶貝的偏見
古人言“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家長說什么,他們最相信,他們認識現象、分析問題的方法與結論對成人的依賴性很強,尤其是對老師還沒有完全建立權威感和信任感的嬰幼兒,對家長的話更是深信不疑。他們的很多“說法”都是成人的翻版,所以有些話,家長不宜當著寶貝的面直接說。因為寶貝不可能理解家長分析問題的情景和方法,而是直接牢記了最后的觀點,并簡單、刻板地套用在一切情形中。佳佳把老道的“治”字用在老師身上,是對成人之見耳熟能詳的結果。
寶貝印記了來自成人的偏見,有時是家長說話不講場合,無意中傳播給了寶貝;有時是家長有意讓孩子獲得自己的觀點,形成一致對外的格局。不管怎樣,這些做法都會妨礙寶貝正確地觀察和分析問題。如果讓寶貝對老師產生了偏見,危害更大,扭轉偏見更難。
對老師產生偏見的寶貝容易導致以下的問題:
★產生阻抗情緒,不愿意配合老師組織的保教活動。
★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認為老師不喜歡自己,在幼兒園缺乏自信和勇氣。
★潛藏家園矛盾。家長聽了孩子用偏見“翻譯”過的故事,對老師的誤會在所難免。
★妨礙教師對寶貝的真正理解。偏見是隱藏著的心理活動,并支配著外在的行為,因而外人不易解讀。老師解讀不了有偏見的寶貝,很多情況下就不能真正幫助寶貝。
要讓寶貝遠離成人偏見的污染,父母應做到:
▲對老師有意見,可以找個時間和地點,單獨與老師交談,避免孩子在場。
▲聽說和發(fā)現寶貝在幼兒園可能遭受了不公平待遇,先不要急于在孩子面前發(fā)泄情緒,表達觀點,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妥善解決問題上。
▲如果有一個家庭成員在孩子面前對老師有微詞,要主動請他打住,以后再談。
▲不要急于讓孩子看到或聽到成人世界的“交易”,維護孩童世界的純潔和寧靜,先讓他們聆聽美好的聲音。至于讓孩子了解和適應現實社會,還不是這個年齡段寶貝的教育內容。
沖淡偏見中的個人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