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孩子的失誤和破壞可以引導(dǎo)成創(chuàng)造,但這畢竟是被動的等待,做家長的,不如主動為孩子提供動手的條件,讓他們在探索和嘗試中找到創(chuàng)造的感覺。
80年代孩子的玩具有限,有一次,爸爸給宇華買了一個玩具汽車,那是四個輪子,在地上滑一下,可以開一段的鐵皮汽車。
就是這樣的玩具,能夠讓孩子玩上幾個小時,宇華從屋子的里頭,開到外頭;用瓶子設(shè)置障礙,在兩個椅子之間架橋。最后拿把螺絲刀,拆了它!拔覀冊谂赃吙粗,只有在她拿螺絲刀的時候,會叮囑她小心不要劃傷了眼睛!
宇華的爸爸說,孩子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對玩具非常著迷,先是會動的發(fā)光坦克,然后是積木,還有一副心愛的華容道智力游戲,它們在成長過程中平均占據(jù)2年時間。
仔細(xì)想起來,實際上它們暗合了一個兒童發(fā)展的過程,從最初的視、聽覺等感覺層次,逐漸過渡到知覺上組織,到最后逐步地發(fā)展推理、計算、判斷等高級認(rèn)知能力。
后來,陳宇華喜歡上了螺絲刀,于是鬧鐘、門把手、門鎖,她都會拆掉。這個孩子有了一些“破壞性”的問題了!
曾經(jīng)看到過一個調(diào)查,問卷中一個問題說,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在“拆裝鬧鐘”,家長會有什么反應(yīng)?
調(diào)查顯示,40%家長會對孩子“訓(xùn)斥”和“警告”,48%的家長以“不耐煩”、“不屑于回答”和“敷衍”的方式對待,只有不足12%的家長會對孩子的行為表示贊許,并陪孩子一起做。
當(dāng)把這個問題,來問宇華的父母時,他們微微一笑,說“大概我們是屬于第三種吧,或許還會給她買個專用的鬧鐘!
一面是孩子的探索精神,一面需要父母的開明態(tài)度,兩相交互,許多的問題可以一目了然。
如今的父母花了很多金錢,邀請別人來培養(yǎng)自己的孩子,卻對自己的孩子缺乏觀察和了解。
童年的宇華,是個活潑、愛探索的普通孩子。愛提問、愛觀察是所有孩子的天性,顯然,我們的家長可以利用孩子愛“干什么”、“問什么”的欲望,為他們提供動手的能力,開發(fā)他們的將來,宇華和她的童年教育就是這個方面的典范之作。
如果說自主能力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基礎(chǔ)和根源,父母的引導(dǎo)、鼓勵就是在此基礎(chǔ)之上的指南和強(qiáng)化,這在孩子能力形成的過程中是同樣重要的。
小孩子初臨人世,對世界上的一切,總會懷有矛盾的想法:一方面,他們對一切事物充滿了新鮮感和好奇感,躍躍欲試;而另一方面,他們又懷有一種恐懼感,往往望而卻步,不敢嘗試。
多多今年六歲,比較調(diào)皮,而且可愛。一天他跟著爸爸媽媽出去郊游,看見厚厚的白雪,就忽的一下?lián)渖先ィ谘┑厣嫌〕隽俗约旱妮喞?br>
多多得意對爸爸說:“爸爸你看,這是我的影子伙伴。”
媽媽指著多多的濕衣服說:“才給你換得新衣服,看你弄成了什么樣,下次我們還能帶你出來嗎?”
爸爸瞧著多多的衣褲滿是泥漬,把臉一沉訓(xùn)斥地說:“你就不能老實點,走路都不會好好走,你瞧你都成什么樣了?”
多多原本開心的小臉立刻由晴轉(zhuǎn)陰,眼淚吧嗒、吧嗒的掉了下來。
我們不禁要問,多多的父母究竟要帶多多來郊外干什么呢?如果多多的父母和多多一起欣賞那個“影子伙伴”,或者告訴多多照相機(jī)成像的原理,或者和多多一起打雪仗,或者……
走在路上,常會聽見媽媽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