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另一方面,他又會為自己保留了秘密而內疚。他感覺到保留了秘密,似乎和父母疏遠了。
擁有秘密是一種成長
秘密可以讓孩子體驗到:獨立與依賴、疏離與親近、反抗與順從
獨立與依賴
我小時候很挑食,對餅干更是萬分厭惡?墒,托兒所的點心永遠是餅干,如果我不把這兩塊干乎乎的東西吃完的話,老師和媽媽都會罵我。后來,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每次趁老師不注意,我就把餅干塞進袖套和衣服中間,然后在回家的路上扔掉。每次干完這件事情,我都為自己的聰明自豪不已!但是,也懷有對媽媽的歉疚,知道自己不聽她的話,不是一個好孩子。
小小的“我”為自己扔掉餅干這個巧妙的“創(chuàng)意”和膽大的“舉動”十分自豪,因為這個舉動使他體驗到自己是一個受自我控制的獨立的個體,獲得了自我滿足感。對于上托兒所的幼兒來說,他們幾乎沒有“隱私”可言,他們的一切活動都在成人的監(jiān)督和控制之下。但是,“扔掉餅干”這件事情成為孩子獨有的自由和秘密,使他擁有一份獨立的自己的空間。另一方面,他也深深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所以,他為自己和媽媽的關系感到不安和緊張。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秘密使這個年幼的“我”對人際關系的親疏有了明確的意識——只對媽媽抱有歉疚的心理,而對老師并沒有這種感覺。
疏離與親近
林林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每次心里有什么不高興,也不會對人說,總是抱著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娃娃,躲到家里的大壁櫥里。等到他對著娃娃傾訴完,就自己抱著娃娃出來了。直到有一天,爸爸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
那一整天,林林都很緊張,他等著爸爸生氣,因為他覺得他騙了爸爸媽媽。第二天,他突然發(fā)現(xiàn)大壁櫥上貼了一張紙,上面寫著“林林的房間”。林林頓時渾身一輕松。他感覺到事情發(fā)生了變化,變成了他和爸爸之間的秘密。林林不由自主地決定,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告訴爸爸。
爸爸發(fā)現(xiàn)了林林的秘密后,林林就一直在焦慮之中。他覺察到自己和爸爸的心理距離,感覺到自己和親人的疏離。但是,爸爸沒有因此而心存芥蒂,一個善解人意的小舉動,猛然拉近了爸爸和林林的關系,他們在心理上變得親近起來,孩子反而加深了對爸爸的依戀。
反抗與順從
妞妞經(jīng)常和媽媽一起洗澡,可是,爸爸總是神神秘秘的,要關了門洗澡。妞妞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關門洗澡,難道他在里面偷吃好吃的?可是,每次她想闖進去探個究竟,無論爸爸還是媽媽都會阻止她。沒料想,這反而增長了妞妞的好奇心。終于有一次,她趁大家不注意,溜了浴室。結果令她太失望了,爸爸就是洗澡,并沒有偷吃東西。從此之后,妞妞再也沒有提出要看爸爸洗澡的要求。
在這個事件中,爸爸洗澡成了妞妞心中的大秘密,而爸爸媽媽的阻止更加深了她的好奇心,“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大人不讓看,妞妞偏要看個明白,為此不斷抗爭,終于獲得一個機會。但是,秘密解開之后,妞妞就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