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構出來的“責備父母”話語是有缺陷的?茖W研究方法總是竭力控制“無關變量”,獲得“科學家群體”認為合理的結論?墒,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無關變量”是無法消除的。專家忽視的“無關變量”可能是影響你們一家的重大生活事件。
其次,孩子的問題固然與家庭有關,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社會、文化以及每個家庭獨特的歷史始終以強有力的方式影響家庭的運行。比如說,孩子的成長需要陪伴,可是,在一個經(jīng)濟發(fā)展為主導的社會里,為生存疲于奔命,可能占據(jù)著父母們所有醒著的時間和精力,特別是那些貧困的家庭。要求父母不打罵孩子,基本不可能。
實際上,即使我們做了所有該做的,孩子還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因為生活本身就是由問題和解決問題構成的,特別是聰明的孩子更是善于在多變的世界里制造超級問題。我們?yōu)槭裁匆е?#8220;問題潔癖”,無法容忍問題的存在?在我看來,重要的不是做父母的讓孩子不出問題,而是培養(yǎng)孩子學會解決自己的問題。如果我們覺得孩子有很多問題卻不能解決,我們不要責備自己,也不好責備孩子,需要審視一下,究竟是什么導致孩子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等。
從權威到學習者,專家姿勢的轉變
從1989年開始,您就一直在從事心理咨詢方面的工作。應該說,您也稱得上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了。是什么激發(fā)了您對主流專家話語有這樣一種帶有挑戰(zhàn)性的思考呢?
龍迪:因為我自己也經(jīng)常被稱作專家,起初還覺得自己當之無愧。后來,我自己也成為了母親,在育兒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當我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僅僅憑借自身的知識儲備和經(jīng)歷很難解決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我不是專家,但是我可以向不同的人學習,學習做我自己的育兒專家。這樣一來,我的角度就變了,當我再做專家的時候,我不再是你的專家,我只是來教你成為你的家庭問題的專家,或者鼓勵你去做你的專家。這是一種思維方法的深刻轉變。
但是對傳統(tǒng)的主流專家話語而言,這是一種很要命的欠缺,因為當他們試圖用科學的方法研究的時候,這種現(xiàn)實的姿勢可能就沒有了。
“破解”專家和權威的形象和聲音,我們想要改變的不是父母們對專家話語的那份固有的信任,而是當下的一種育兒狀態(tài):
我們與孩子之間情感的天然連接被那些撲面而來的要發(fā)起一場革命似的育兒口號和理論淹沒了。面對外界強大的攻勢,我們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變得那樣微不足道!
此時,我們思考的權利和創(chuàng)造力被我們自己剝奪了……
最后,我們留下來幾個問題,是關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思考,也許你對這些話題并不感到陌生,但是,這一次需要我們自己來給出答案:
家庭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教育還是關懷?
怎樣的教育才是恰當?shù)模?BR> 我們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是成為他自己,還是成為我認為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