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監(jiān)督下去,同時也期盼著解脫的日子早日到來。
用大道理說教
孩子,只因你還不懂 唐海東
孩子,人生是一條很長的路,父母已經走了幾十年,知道什么地方有坑,什么地方有絆腳石,應該回避應該繞過,什么樣的路平坦而又可以直達目標,如果父母不這樣要求你,你們就可能要跌跤、受傷。當你長大的時候,當你也有了小孩的時候,你就會懂得父母今天所做的一切。是的,你們有童心,你們也有思想,但畢竟還幼稚,也許讓你們多跌幾跤會很快成熟起來,但父母就你這一個孩子,怎么舍得讓你們摔跤啊。
成人的經驗有可取之處,但我們缺少一種能讓你們接受的方法,我們很愿意和你們共同探索,但在沒有更好的方法出現之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先聽聽我們大人的。
“孩子跟別人比” 楊雄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
我們曾經做過調查,這種現象占了六成以上的比例。說得嚴重點,這是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一種“精神虐待”。父母常把孩子的薄弱點跟別人的優(yōu)點比,有時一些刺激性的話脫口而出,孩子是最不能接受的。這樣往往導致孩子自卑,甚至有孩子考前過分緊張、大病一場的例子。所以,把自己孩子跟別人比是典型的“劣性刺激”,不如換用積極的鼓勵性的話語,營造家庭的溫馨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養(yǎng)!坝么蟮览碚f教”這與父母的素質和教育技巧有關。父母接受新信息不及時,用老經驗來教育孩子就顯得落后,效果當然不好,父母應致力于提高教育素質。社會各界也可以做很多,如開設父母學校等;媒體也可以開出專門的欄目請父母談體會、做些成功個案的分析、請專家進行指導,普及進步的教育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除說教外,“三句話父母”現象也很嚴重,即父母只把三句話掛在嘴上:“到學校要聽老師的話!”“今天功課做好了嗎 ”“考試成績怎么樣。俊边@種僵化的教育方式也應避免。“限制課外興趣”這其實限制了孩子的發(fā)展,F在的競爭已把課堂競爭延伸到了課余的競爭。大人根據自己的經驗對孩子處處設防,凡是覺得與讀書無關的事就加以限制;而大人的選擇往往成人化、功利化。結果高期待的父母造就了高焦慮的孩子。當然這個問題的根本解決要呼吁教育體制的真正松綁。對父母而言,則應意識到體驗充分的快樂對孩子的成長才有益。用大人的意志替代孩子的思考和選擇,會抑制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甚至密集的學習還會損害記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