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完全沒有自理能力,雖然他還不會說話,但是他非常清楚由母親喂奶、換尿布所帶來的舒適的感覺,他會想:她真好。1歲時嬰兒已經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他能行走,會牙牙學語,能靈活運用雙手,不過這些能力是在母親指導下借著游戲、愛撫、適當給予鼓勵才學會的。所以在這個階段,母親必須適當運用一定心思和表達能力。
年齡0-1個月: 視覺還未發(fā)達,但皮膚的觸覺靈敏,也可利用聽覺和嗅覺感應來認清媽媽,此時期寶寶的感覺來自媽媽所給予的刺激。
促進親子關系的要點:媽媽溫柔的皮膚接觸、撫摸和擁抱,或望著寶寶微笑、講話,建立寶寶對媽媽的印象和安全感。
配合用品:每次趁換尿片時,可為寶寶按摩或與寶寶玩數分鐘。
年齡 1-4個月:平均每天睡15-16個小時,白天睜開眼睛的時間會愈來愈長,開始會用眼睛追逐晃動的東西,并留意視線范圍內的事物。
促進親子關系的要點:由于不懂說話,話多時候會籍哭泣或面部表情來表達需要,故父母要留心寶寶的表情,并適時地對寶寶發(fā)出的信息作反應。
配合用品:掛放式寶寶床上玩具,媽媽可陪在床邊撥弄玩具吸引他,觀察及回應她的反應。
年齡 4-12個月:開始進食固體食物,并嘗試學習及接觸不同的東西,好奇心較強,會模仿大人的行為。
促進親子關系的要點:讓寶寶開始學習自己吃東西,容許寶寶用不同的方法嘗試,使寶寶建立對自己能力的信心,同時也增強寶寶對母親的信任。
配合用品:印有卡通等圖案的餐具,引發(fā)寶寶自己吃東西的興趣。
☆建立親子關系的重要階段1~3歲
1~3歲是孩子性格發(fā)展最快的階段。精力充沛是這個階段的最大特征,但幼兒此時沒有交友能力,自己玩耍又缺乏興趣,因此他們會以父母為中心,努力尋找玩伴。這一時期,母親應該使孩子有“媽媽真好”的感覺,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幼兒沒有這種想法,就不知道母親代表什么,就會產生不安的情緒,也就會導致母源病的產生。孩子3歲之前就可看出母親的態(tài)度,若態(tài)度不好易使孩子的行為更惡劣,孩子不聽話又使母親情緒更為不安,如此惡性循環(huán),不是親子關系惡化,就是造成孩子心理障礙。此時母親最需要學習的是如何夸獎和哄勸孩子,給他們鼓勵,到底是“好媽媽”還是“壞媽媽”完全取決于孩子3歲前母親如何建立親子關系。
12-18個月:手腳運用靈活,對事物也有興趣,已經可以做很多事情,并對外界事物進行積極的探索。
促進親子關系的要點:媽媽可陪同寶寶玩一些組合式的玩具,鼓勵寶寶親自嘗試,并對寶寶自己的意念表示尊重。提醒自己不要局限寶寶,只用某種標準方式玩玩具。
配合用品:組合式及活動式玩具,媽媽可先作示范,讓寶寶模仿。
18一36個月:心智發(fā)展迅速,記憶力和語言能力都逐漸增強,情緒和性格均有顯著發(fā)展,有較強烈的自我主張。
促進親子關系的要點:利用趣味性或娛樂性的媒介引發(fā)寶寶的學習興趣。
配合用品:發(fā)聲圖書及富教育意義卡通影帶,寓學習于娛樂,增強溝通。
☆逐漸脫離母親的3~6歲
他們開始脫離母親,準備自立,會積極與朋友交往。但是有些母親不明白這一點,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推給了幼兒園或托兒所,她們認為,孩子送到了幼兒園,總算可以松口氣。這個想法實在是大錯特錯,對于孩子的教育,母親的責任比前兩個階段更為重要,也比幼兒園的責任重大。母親要在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之后詢問他在園里的情況,也可以在他不累的情況下帶他去買東西,購物時讓他付錢,讓他幫忙拿東西,回家之后也不忘鼓勵幾句。由此可見,生活中不論事情大小,只要能讓孩子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