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固然很重要,但它卻不能代替快樂。一個對事業(yè)、生活缺少樂觀態(tài)度的人往往也很難取得成功——讓孩子體驗快樂
未成年人教育是眼下的一個熱門話題,也想發(fā)表點看法,便給遠在美國的朋友發(fā)了封電子郵件。朋友很快就回了信,上寫“亞裔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下列10條標準,摘編如下:
1.高考得滿分;
2.會拉小提琴或彈鋼琴,而且要達到能在音樂會上演奏的水平;
3.申請報考20多所高校,并且全都通過錄取線;
4.考入全美名校,而且能獲得足以支付學費的高額獎學金;
5.有四樣嗜好。第一是學習,第二是學習,第三還是學習,第四是喜愛彈鋼琴或拉小提琴;
6.喜歡古典音樂,不喜歡“煲電話粥”;
7.考取有高額獎學金的博士研究生;
8.立志成為一個腦外科專家;
9.與一位亞裔美國醫(yī)生結婚,兒孫也非常成功;
10.喜歡聽父母親講述他們過去的故事,尤其是他們赤著腳走20多里路去上學的艱苦經歷。
看了這10條標準,我不禁啞然失笑。朋友是改革開放后去的美國,他的女兒是在美國上的中小學,現正準備考大學。據朋友講,這10條標準在同齡的亞裔孩子中流傳甚廣。不難看出,這些標準很可能就是這些亞裔孩子們編撰的。他們生活在兩種文化的碰撞磨擦之中,自然會處處把父母親的諄諄教誨與學校里美國老師教授的觀念相對照,因此便有了由這樣的對比而產生的一些看法,這10條標準就是這樣的產物。標準雖然講的是旅美亞裔父母親眼中的好孩子,但它多少也能代表國內父母親的標準。比如高分數,會彈鋼琴,不喜歡“煲電話粥”等,其實也是現在許多中國父母親希望孩子能做到的。
就標準所追求的目標來說,這10條與美國家長的追求或希望有不少差別,究竟孰優(yōu)孰劣,難下定論。世界上原本就沒有絕對完美的教育方式。這10條標準當然也包含了許多積極的東西。但是,旅美亞裔的孩子們?yōu)槭裁匆幊鲞@樣的標準來呢?肯定是他們有不滿意的地方。那就是這10條標準沒有涉及,而對孩子們來說又是十分重要的東西,我想這當中最重要的也許就是快樂了。
這樣的標準當然是以成功為目標而設計的,或者說,在許多家長看來,成功是等同于快樂與幸福的。其實,近年來頗受爭議的“唯分數論”的癥結也在于此,它實質上體現了我們現在的教育觀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成功為主導的。
成功固然很重要,但它卻不能代替快樂。一個對事業(yè)、生活缺少樂觀態(tài)度的人往往也很難取得成功。我想借用中國兒童教育工作者盧勤的一段話來做本文的結語:“快樂是一種體驗,體驗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讓孩子從小體驗快樂,成為一個樂觀主義者,比成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