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類似的情況可能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遇到過。比如抱孩子出去,他們總愛用腳踩踩石子,或用手摸摸樹葉。年輕的家長常因臟而制止他們。殊不知這正是孩子用手在感知著這個世界。
我想,說好奇、求知、學習是孩子的天性,大概不為過吧。
可悲的是數(shù)年后,上學、做作業(yè)竟成了孩子們最不愿做的事。
這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點是勿用置疑的:我們太不珍愛孩子的求知欲了,隨意浪費這寶貴的資源。
求知欲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它和人的精力一樣,也會亢奮、疲勞、衰竭,也需要有恢復期,并非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生活中,再好的東西,吃得多了就會厭;再美的音樂,聽得多了就會麻木。前者可能和營養(yǎng)吸收的飽和狀態(tài)有關(guān);后者我就不知為什么了,或許和睡覺一樣,也是一種生理反應(yīng)吧。
成年人累了,會煩躁或情緒低沉,需要放松需要調(diào)整。我們有法定的雙休日。孩子呢?按理他們玩性更大。千萬不要認為,只要你不給他玩的時間,他就會善罷甘休。他會以自己的方式,把玩融入學習中。即自己給自己找時間玩。長此以往,怎能不疲疲遢遢,學不是學,玩不是玩。
當我們因孩子課業(yè)負擔沉重而忿忿不平時,有沒有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為什么孩子的課業(yè)負擔會沉重起來?是學的內(nèi)容多了或難了?真要這樣,還算有點可取之處。不是,只是重復的次數(shù)多了。本應(yīng)一次解決的事,一次解決不了,怎么辦?再來一次。兩次不行,就來四次。負擔就是這么一點點沉重起來的。
所以,負擔重的另一面,就是效率低。要想減負,就得提高學習效率。離開學習效率而減負,別人干不干不知道,首先家長就不干。
學習效率低,和教育方法有關(guān),和教師有關(guān),和很多很多有關(guān)。但也和我們隨意浪費孩子的求知欲大有關(guān)系。
造成課業(yè)負擔重的另一個原因,是學習中的貪得無厭,好了還想更好,多了還想更多,快了還想更快。要是你不信“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你也應(yīng)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說獲取是人的天性,那么學會放棄可能更重要。
請像愛護身體健康一樣,珍愛孩子的求知欲吧。這是保障孩子良好學習狀態(tài)的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