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服裝,只為不能委屈了孩子;有的父母在選擇小學時因為學校的名氣和教學質量,不惜舍近求遠,結果是每天都得打車接送孩子……總之只要是對孩子好,父母在所不惜,因為——我愛他,給他多少我都愿意。
什么樣的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父母在做這些事情時,是否真正從孩子的角度考慮過?其實他們這樣做,既讓自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同時也把壓力轉嫁到了孩子身上,結果是雙方的心態(tài)都不再平和——父母傾力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為他付出了很多,一旦孩子沒能給自己相應的回報,達不到自己的預期目的,父母就覺得很失望。孩子呢,背負著父母高期望的大包袱負重前行,很辛苦也很吃力,這時候,他們并不感激父母的一片苦心,反而會埋怨父母,甚至會影響父母和孩子的關系。
從牛角尖里鉆出來
換個角度看問題,變消極的自責為積極的補救,事情會好解決得多。就像那位農(nóng)婦,其實她的雞蛋并不是都用來孵小雞的,雞蛋打碎了,只不過少吃一個雞蛋、少賺幾毛錢而已。只是農(nóng)婦自己鉆進了牛角尖里出不來了,才使自己陷入了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
LIYINA也是如此,雖然女兒上的幼兒園不如私立園的條件好,但也不是一無是處,離家近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孩子不必早早起床趕路,嚴寒酷暑也不用冒寒風頂烈日;孩子一旦不舒服,老人能很快趕到幼兒園把孩子接回來……既然有利有弊,就不必過于在乎幼兒園之間的差距。而且,有些幼兒園里學不到的東西,父母可以在家里給孩子補上。畢竟,家庭教育對于孩子來說也很重要,是幼兒園不能代替的,父母不能光指望幼兒園來培養(yǎng)教育孩子。所以,LIYINA根本不必要整天自責,多和孩子父母交流,了解其他幼兒園的情況;多和老師溝通,及時解決問題;參加各種親子活動,讓孩子有更廣泛的接觸,都是彌補的方法。
睿睿的父母所遇到的情況和LIYINA差不多,兒子也不得不送到就近的幼兒園上學。爸爸媽媽剛開始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但他們很聰明,經(jīng)常和老師保持聯(lián)系,了解他在幼兒園的情況,并幫助幼兒園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和幼兒園的關系很密切。他們周末還給孩子報了親子班,并且創(chuàng)造機會讓兒子和其他幼兒園的孩子一起玩,父母們經(jīng)常約好了周末互相串門。兒子接觸面廣了,能夠和不同年齡的人友好相處,在幼兒園里很出類拔萃,是老師的小幫手。今年他該上大班了,爸爸媽媽下決心給轉到一所條件好的幼兒園,征求他的意見,他很喜歡現(xiàn)在的幼兒園,不愿意換。爸爸媽媽尊重他的選擇,打消了轉園的念頭。
一種情況,兩種結果,這就應了一句老話:事在人為。所以,父母們別再讓歉疚的情緒纏住了,不如變消極為積極,及時補救,結自己卸下沉重的心理負擔,和孩子一起享受快樂的親子時光。這才是他們給予孩子的最珍貴最難忘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