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寶寶并不像你想象得那樣對你精挑細選的故事書愛不釋手,或者總是在你繪聲繪色講故事的時候從你身邊跑開。先別那么沮喪,寶寶不一定是不愛讀書,很可能是你陪他讀書的方法不太對。
一、兩歲孩子剛剛開始和爸爸媽媽共讀時,我們做大人的,要了解孩子此時的一個重要特點:孩子有時最感興趣的還不是連貫的情節(jié),而是一幅一幅的畫面。 因此,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讀書,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還有很多共讀技巧。只有掌握了這些技巧,孩子才不會不斷從你身邊跑開。
這么大的孩子喜歡書中的什么呢?
“這個是我認識的”
首先,如果孩子認識畫面中的一些物品,她會喜歡和大人一起把它們指出來。因此,大人和小寶寶共讀時,可以把書攤開,和寶寶一起邊讀邊聊。讓我們來舉個例子,講講《小酷和小瑪》。
給三歲以上的孩子讀《小酷和小瑪》時,可能邊翻書頁邊讀文字就可以了?墒,一、兩歲的寶寶要另一種讀法。
媽媽:“(讀)熊寶寶小酷、小瑪和爸爸一起洗澡。(邊指邊聊)看,這里有什么呀?有肥皂,有香波,有一把長長的洗澡用的刷子,哎呀,這是什么呀?是一個小鴨子!”
寶寶:(忽然轉(zhuǎn)身指指浴室)“唔。”
媽媽:“哦,寶寶說,寶寶也有一個小鴨子,在浴室里,對嗎?對呀,寶寶也有一個小鴨子,是個黃色的小鴨子,和小酷和小瑪?shù)囊粯印?#8221;
寶寶:(若有所悟的樣子)。
媽媽:“(念)‘爸爸,我來幫你洗。’小酷和小瑪一起說。(邊指邊聊)看,他們準備好了洗澡的東西,要幫爸爸洗澡。怎么洗呀,我們翻過去看看好嗎?”
寶寶:(配合媽媽翻書,把媽媽翻起的書頁按下去)。
媽媽:“……”
從上邊的例子里我們看到,媽媽和寶寶一起指認孩子已經(jīng)認識的物品,又介紹給孩子新的物品。這些物品,可能孩子下一次共讀時就要反復指認,于是,孩子的熟悉物品庫里就又增加了新的收藏。媽媽細心地觀察寶寶的反應,“讀”出了孩子想說的話,替孩子說出來,使得共讀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交流。媽媽在翻書前,先引起寶寶繼續(xù)向后讀的興趣,同時還允許寶寶協(xié)助自己翻書,讓寶寶參與閱讀的過程,這樣,孩子就不會跑開了。
“知道你在這里”
小寶寶在讀書時,還非常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到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頁,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找出來,享受“看哪,我就知道它在這里”的喜悅。
翻翻書,孩子喜歡,不僅因為孩子可以參與動手,也在于翻開每一個小窗,發(fā)現(xiàn)曾暫時消失、但依然存在的 “秘密”,發(fā)現(xiàn)自己預料中的秘密,會給小心眼帶來無限欣喜。從嬰兒期開始,孩子慢慢認識到,眼前看不到的東西,其實并沒有消失,它還存在,這就是“物體永存”概念。這個年齡的孩子正在建構(gòu)這個概念,因此對這樣的游戲樂此不疲。
著迷的細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