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課改以后,我們提倡要給孩子充分探索的時間和機會,讓孩子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作為教師,我們應關注孩子探索的過程,把握好介入的時機,選用適合的教育策略和指導方式,引導孩子在自主的活動中積極的發(fā)展。我也有這樣一個小案例和大家一起探討。
草地上到處都可見孩子們喜愛的玩具,特別是羊角球、鱷魚蹺蹺板、月亮船、輪胎等等……老師輕輕一聲:“想玩什么就玩什么,玩的開心點!焙⒆觽儽闼纳⒎珠_,挑選自己喜愛的玩具去玩。這時,楊逸倫小朋友游蕩了一圈,最后將視線定格在了黃天宸身上:只見黃天宸正站在羊角球上,兩手平舉,堅持了幾分鐘,然后往下跳。楊逸倫冷冷的看了一會兒,也找來了一個相同的球,開始像黃天宸那樣,試著站上去,一次、兩次、三次都很快的掉了下來,于是他索性坐在草地上,并將球抱在懷中看黃天宸,臉上充滿了羨慕。
分析:楊逸倫小朋友每天離園前都會在草地上玩半個多小時,所以他對一般的運動器械都不感興趣。而且他是一個比較有個性,膽子較大的孩子,因此對一些新鮮的、帶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活動有很大的興趣,所以當他看到同伴的這一舉動時,他也有了想試一試、玩一玩的欲望,雖然沒有成功,但他并沒有放棄,他現(xiàn)在在旁邊就有可能是在觀察同伴的動作,并思考是怎么玩的。
當黃天宸離開去玩去他玩具時,楊逸倫又站了起來,重新將腳踩在了羊角球上,之一下,球就滾開了,他嘟噥著:“怎么搞的?”然后很失望的將球一腳踢開,轉(zhuǎn)身去玩其他的了。
分析:在一番思索后,他可能覺得自己會玩了,而且他并未發(fā)出求救信號,而是又一次的嘗試、探索,然而還是沒有成功。教師在選用指導策略的時候就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對于這樣的孩子來說,如果我直接告訴他、或是請黃天宸告訴他,會不會造成他的尷尬?因為他很想玩,卻沒有尋求幫助,寧愿不玩,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
我故意提高了聲音黃天宸:“黃天宸,你愿不愿意把你剛剛的新本領教教袁老師?”黃天宸滿口答應。我偷偷的回頭看了一下,楊逸倫已悄悄的站在我身后不遠處。只見黃天宸先拖來一個輪胎,然后將球放在輪胎中間,正好球固定不動,最后他利索的爬上球,并將兩手伸平,站了一會兒,就很神氣的跳了下來!拔覍W會了,謝謝你”我對黃天宸表示了感謝。這是楊逸倫一聲不吭的搬來另外一個輪胎,找來了另外一個羊角球,照著黃天宸的玩法一下子就站在了羊角球上,他終于發(fā)現(xiàn)沒有輪胎,羊角球就會滾,人也站不上去。他從球上跳了下來,跑過來一臉興奮的告訴我:老師,我可以站在球上了,還可以跳下來“他興奮的聲音引來了其他的同伴,亮亮,笑笑也紛紛玩起了大海洋球。
分析:思考再三,我還是選用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指導策略,而且我是從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內(nèi)心感受出發(fā),間接的給楊逸倫提供了幫助,同時還是給他留下了探索的空間。老師在給孩子提供幫助時,并不能一概而論,也沒有一樣的模式,而應該因人而異,因勢利導,針對不同的幼兒、事件來選擇不同的指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