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能有段固定的時間與孩子一起閱讀,相信是許多父母的心愿,在忙碌的生活中,這樣的期待似乎很難達到而常令人感到挫折。其實家長如果能在一周七天的時間中,抽出兩天的時間、每天各一小時(即二一原則),心無旁騖的與孩子做互動,不論是游戲或閱讀都可以,就能有良好的效果。陳玉馨說明,有些爸比媽咪會利用睡前15分鐘的時間念床邊故事給孩子聽,這對于忙碌的現(xiàn)代父母來說,不失為一個善用時間的方法,但這15分鐘的共讀時間是不是做到很有品質(zhì)?是不是能持之以恒了?這值得我們深思。
父母父需認知孩子的教養(yǎng)是不能吝嗇的就是時間,而父母價值觀的傳達與生活模式的示范,不是只有這短短的15分鐘就能建立的。曾有家長疑惑自己每天都念一個15分鐘故事,持續(xù)念了一個月,但孩子仍是桀驁不馴、作風叛逆,難道這個新作法沒用嗎?當父母的我們得常常停下來思考我們陪孩子閱讀時,我們期待的是什么?我們陪伴孩子的方式與時間是否能完成我們的期待?我們的生活中有其它的事務對比期待的達成也有幫助嗎?
親子共讀小技巧
在進行親子共讀時,家長可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 重復閱讀
同樣的故事其實可以視情況重復閱讀,則開始家長可先扮演說故事的人,待孩子熟悉故事內(nèi)容與脈絡后,可以問問他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問題。
2 詢問想法
詢問故事內(nèi)角色的想法與感受,是更深一層次的問題焦點,若能將故事延伸到生活情境中、跟生活事件與經(jīng)驗作連結(jié),那么才是真正的、好好的應用了教材的力量。假如孩子回答不出來也無需緊張,孩子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
3 講孩子說故事
等孩子都能回應后,還可試著讓孩子去講同樣的故事,甚至進一步去改編或開創(chuàng)新的故事。很多時候孩子會把心中的幻想、感受與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編到故事里,透過閱讀與后續(xù)的共讀活動,家長將更有機會了解孩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