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形,寶寶知道很多規(guī)則但就是不遵守。比如,知道是時候吃飯,就鬧著不虼,也不是不餓的;知道回家進門要洗手,但就是不肯洗;知道是時候洗澡,就每次都說等一下再洗,結果一等再等;知道是時候睡覺,眼睛也快睜不開了,也不肯去睡覺,好象玩不夠似的。平時除了上幼兒園、吃飯、睡覺都是在玩,家長很難強迫他學什么,也沒有不讓他玩。其實他有時總喜歡把玩具擺出來就不玩,但一叫他做什么他就說要玩了。家長應該怎么對待他好呢?
專家認為這種表現(xiàn)多半是孩子在探索規(guī)則的底線在哪里。在父母看來許多規(guī)則是明確的,沒有異議的,但對孩子而言并非如此。孩子主要不是從父母的語言中來理解規(guī)則的,而是從父母的行動中,從父母對他行為的反應中來理解規(guī)則;孩子也不會自覺就被規(guī)則約束的,他們總是要設法擴大自己的自由度,所以他們會通過一次次違犯規(guī)則來探索“底線”到底在哪里。所以,父母要給孩子建立一個日常生活作息表,就像課程表一樣,沒有討論的余地。到時候就做,注意不要用商量的口氣,而是一個指令。如果孩子不做,不必講太多道理,忽視他的“執(zhí)拗”往往更有效。當然,規(guī)則不能太多,一天的“課程”也不能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