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嘩
比如在電影院和圖書館里,萬不可大呼小叫,笑語喧嘩,演出結(jié)束后應(yīng)有秩序地離開,不要推搡身前的人。乘公共汽車要主動給兒童、老人及病殘者讓座等等。
除了身教,父母也應(yīng)善用童書繪本
因為童書繪本里有許多故事比喻,還有許多人物角色,足以啟發(fā)他們的同理心、同情、憐憫與愛心,比講道理更容易培養(yǎng)孩子溫柔關(guān)懷的能力。這里,讓我們聆聽一下蘇霍姆林斯基的《做人的故事》中的一則。
對別人說“您好”
夏天,父親和小兒子走在小路上,周圍一片寂靜,只聽到遠(yuǎn)處什么地方響著啄木鳥的敲擊聲和小溪的潺潺聲。
突然兒子看到一位拄著拐杖的老奶奶向他們迎面走來。
“爸爸,老奶奶去哪里?”兒子問。
“既然看到了,我們就去迎迎她或者送送她,”父親回答。“當(dāng)碰到她的時候我們就對她說‘您好’。”
“我們?yōu)槭裁匆獙λf這個詞?”兒子很奇怪。“我們根本就不認(rèn)識她。”
“我們這就去迎接她吧,對她說‘您好’,那時候你就知道為什么了。”
他們與這位老奶奶相遇了。
“您好。”兒子說。
“您好。”父親說。
“您好。”老奶奶說,她開心地笑了。
兒子吃驚地看到,周圍的一切都變了。太陽照耀得更明媚了。一陣輕風(fēng)掠過樹冠,葉子沙沙地響。鳥兒在灌木叢中歌唱,而在這之前沒聽到它們的歌聲。
小男孩的心里好快活啊。
“為什么會這樣?”兒子問。
“因為我們對別人說了‘您好’,她還微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