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歲以前的寶寶就已經(jīng)有辨別音樂中的音色、音高、旋律和簡單曲調(diào)的能力,1歲半到2歲的嬰兒已顯示出伴隨音樂節(jié)拍的身體動作和“舞蹈”動作,音樂還能促進寶寶智力的發(fā)展和心情的愉悅。關(guān)于這一點您一定有所了解,所以您選擇給孩子聽音樂。
但是——
※您給孩子聽音樂的時候思考過這些問題嗎?
a.為什么要給孩子聽音樂?
b.是否需要經(jīng)常給孩子聽音樂?
c.給孩子聽音樂真的會促進孩子的“智力”發(fā)展嗎?
d.給孩子聽什么類型的音樂比較好?
e.如果給孩子聽音樂,一般在什么時候聽比較合適?
f.每天聽多長時間合適?
g.聽音樂的時候是否還讓孩子玩游戲?
h.一個曲子是否需要反復聽?
※為什么要給孩子聽音樂?
嬰兒在出生的時候就有了“聽”的能力。人的官能一旦開始作用,就自動有其需求來滿足與發(fā)展該官能的本能。此時,嬰兒所獲得的往往會成為一種強有力的、先入為主的、先入為優(yōu)的東西,并因此影響他的一生。所以,給孩子以適度的音樂刺激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但可以滿足孩子聽覺發(fā)育的需要,而且據(jù)最新研究表明,讓寶寶聆聽音樂的確可以促進孩子的“智力”發(fā)育。
所以,不要以為孩子小,給孩子的聽覺信息就很隨便或很少,隨意地給孩子一個音樂是不對的。恰恰是嬰兒,所以才要更慎重。
※給家長的建議
a.孩子從一出生,甚至是還在母體中的時候就可以開始音樂教育了。
b.建議家長一來就給孩子以一流音樂的刺激,因為人腦是“先入為主”的,即首先進入大腦的信息占主導地位。您可以直接給孩子聽比較優(yōu)秀的古典音樂,比如莫扎特的音樂等。
c.聽音樂的時間一般選在孩子洗澡或是做按摩、做運動的時候聽,也可以是在孩子自己獨自玩耍的時候聽比較好。
d.每天聽音樂的時間不宜太長,每次不超過20分鐘,每天累計不超過2小時。
e.相同的曲子,家長最好給孩子反復聽7—10天,加深孩子對音樂的記憶。
除了音樂,我們還生活在一個聲音的世界里。所以,我們還可以讓孩子聽聽周圍環(huán)境中的各種聲音,小鳥的叫聲、海浪的拍岸聲、電話鈴聲、汽車的鳴聲……聲音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幻想和快樂,在聽聲音的游戲里,您還可以教會孩子很多。
※您可以給孩子做的“聽聲音”的游戲
(1)聽聽哪個聲音響?
提前準備3件物品,一個空奶粉罐、一個紙盒子、一支筷子,先讓孩子猜猜用什么東西掉在地上聲音最響,然后一一給孩子聽三樣東西掉在地上的聲音,再給孩子示范講解什么東西最響。
【講解】孩子對大小聲音已經(jīng)有識別的能力了,有的孩子甚至已經(jīng)對聲音大小有了最簡單的記憶了,這個游戲就是在識別和記憶的基礎上,讓孩子通過這類實驗性的游戲去探究聲音大小的原因,并逐漸通過大量的對比有了一定的規(guī)律總結(jié)。
(2)誰在說話?
給孩子兩張圖片,第一組,一張是人、一張是小狗,然后讓孩子聽人講話的錄音,讓孩子指指是誰在說話;第二組,給孩子一張大人的圖片,一張小寶寶的圖片,讓孩子聽聽小寶寶哭和說話的聲音,然后讓孩子指指是誰在說話。
【講解】首先我們要教會孩子認識身邊他比較熟悉事物的聲音,特別是人和其他動物的聲音,如果做得好的孩子,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學會識別男聲和女聲,或是把家里每個人的聲音錄下來,讓孩子聽錄音就能指出是誰的聲音。
(3)聽音找落地物體
把寶寶的眼睛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