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愣了愣,追上去推了一把,然后心滿意足地回來繼續(xù)跳舞。過了一會,好好被小朋友撞了一下,同樣的,撞到她的小朋友沒有任何表示就快樂地跑開了,好好打了個踉蹌,站穩(wěn)了以后愣了一會,又加入到跳舞的隊伍中去。
點評
孩子們在玩耍的時候總是免不了會有碰撞,跳舞途中,共發(fā)生四次碰撞事件,撞人的小朋友都沒有說“對不起”。后來在老師的干預(yù)下,撞人的小朋友才勉強對被撞的小朋友說了“對不起”。
小插曲
在進行第四步的時候發(fā)生了一個小插曲:我站在教室的角落里觀察孩子們的反應(yīng),滔滔拿了一把小椅子給我:“阿姨,給你小椅子,你坐著看吧!”我受寵若驚,連聲說:“謝謝!”滔滔說:“不用謝!”接著有好幾個小朋友給我拿來椅子。從一開始他們不會問好、不會說謝謝到現(xiàn)在主動來招待我,還對我說:“不用謝!”看來,今天的觀察試驗還是小有成效。
當孩子開口說話時,你就該教他……
1、見到認識的人時,應(yīng)該主動說:“你好。”
2、接受別人的幫助或禮物時,應(yīng)該說:“謝謝!”
3、做錯事情或者影響了別人時,應(yīng)該說:“對不起。”
4、想要別人幫助時,應(yīng)該說:“請!
5、家里來了客人的時候,應(yīng)該說:“歡迎!币鲃诱泻艨腿,給客人倒水、拿水果。
6、離開的時候,應(yīng)該說:“再見!”
7、別人說話的時候,不能打斷別人的話。
愛心建議
1、做個好榜樣。孩子有沒有禮貌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養(yǎng)出來的,而且孩子天生就喜歡模仿別人,所以爸爸媽媽在家里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注意講禮貌,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比如有客人來做客的時候給予熱情地招待;接受了別人的幫助以后,對別人說謝謝;在收到禮物的時候可以邀請孩子和你一起寫感謝卡等。有了你的示范,再遇到類似的情形時,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學你的做法。
2、有些媽媽為了不讓孩子打擾來訪的客人,一般都會把孩子打發(fā)到一邊,讓他們自己去玩。這樣做也許能夠獲得一時的安靜,但是卻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社交能力。他會想:媽媽為什么不讓我跟客人一起玩?是不是我做錯了什么?久而久之,家里一來客人,他就會自動躲到旁邊去。所以,當有客人來訪時,你應(yīng)該向孩子介紹一下來的是什么客人,再向客人介紹一下你家的孩子,并讓孩子幫客人拿拖鞋、拿杯子,千萬不能把孩子排斥在外。
3、設(shè)置場景。有的時候孩子學會了禮貌用語,但是卻不知道該在什么場合下使用,比如我們在做觀察的時候,本來孩子應(yīng)該說“謝謝”,可是卻說了“阿姨好”。所以家長可以設(shè)置一些場景,比如見到外人的時候熱情地打招呼,教孩子說“你好”,走的時候教孩子說“再見”。這樣既可以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又能夠給孩子實際的體驗。
4、不要強迫孩子。不要認為孩子這么小,就能夠掌握在你的手里,他們有自己的個性,甚至有些叛逆。很多家長在孩子沒有禮貌的時候強迫孩子,比如有客人來家里,孩子躲著不叫人,家長就拉著孩子,拼命地讓孩子向客人問好,結(jié)果以孩子大哭而告終,這樣非但達不到目的,還會產(chǎn)生反作用。孩子不肯說,可能有很多原因,也許是害羞,也許是不明白為什么要跟客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就是犟著不肯說的話,家長可以暫時放棄,等到孩子平靜了以后,再告訴他:“這是應(yīng)有的禮貌,你去別人的家里,也希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