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yī)生丹普爾等人聯(lián)合倡導被動爬行模式,他們認為,爬行需要四肢和大腦的充分協(xié)調,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外界信息刺激,對開發(fā)孩子的智力有明顯的效果!
心理學家溫格的研究和雷蒙•達德人類研究所的研究都指出,允許嬰兒自由地在地上爬行的民族比嚴格限制嬰孩爬行的民族,文化或技術水平要高。
爬行不是必然階段
很多家長都問過醫(yī)生類似的問題,為小孩不會爬而感到擔心,許積德教授說,其實,雖然大多數(shù)孩子都會經(jīng)過爬這個階段,但爬行并不是孩子生長發(fā)育的必經(jīng)階段,并不能僅因為小孩不爬就認為他發(fā)育落后。爬行是孩子從會坐到會站、會走的一個過渡動作,也就是說,爬行是孩子站、走的準備動作。而有的孩子并不經(jīng)歷爬的階段而直接學會站和走,家長也不必為此擔心。
寶寶學爬好處多
盡管有的孩子沒有經(jīng)歷爬的階段,而且專家也說不爬并不代表發(fā)育不好,但爬行對于寶寶的成長來說,確有很多益處。
爬需要抬高并左右轉動頭部,還需要胳膊及手腕的力量支撐整個上半身,因此有利于強化寶寶手、腳、頸部的關節(jié),并使腹部、頸部、四肢的骨骼關節(jié)和小肌肉群得到鍛煉,可促進骨骼的生長、增強體力并為將來的動作發(fā)展打下基礎。
爬行時,需要上肢及下肢的共同參與,是全身的協(xié)調動作,因此爬行可以增進大腦對四肢及眼睛的控制能力,鍛煉手、腳、眼的協(xié)調性,有效預防感覺統(tǒng)合失調。
充分爬行可擴大孩子的活動范圍,擴展他的視野,能促進大腦發(fā)育,開發(fā)孩子智力潛能。當孩子在襁褓中時,視聽所及的范圍很;當他坐著或躺著時,視聽范圍略有擴大,但得到的刺激仍然不多;而當孩子在會爬行時,姿態(tài)由靜到動,范圍由點到面,他所接觸和觀察到的事物逐漸增多,認識世界的范圍也在擴大,同時,他的思維、語言與想像能力也相應地得到了發(fā)展與提高。
創(chuàng)造學爬好環(huán)境
環(huán)境因素是很多寶寶不會爬的重要原因,要讓寶寶學會爬,首先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1.解決家長的心理問題
有的家長擔心寶寶在學爬的過程中受傷,也有人擔心寶寶會爬后,可到處活動,自己稍有疏忽就可能出意外,使寶寶身體受傷,其實,只要做好安全工作,對孩子多加注意,一般是不會發(fā)生什么意外的。
2.多給寶寶提供學爬的機會
多給你的寶寶提供學爬的機會,把他從嬰兒背帶、推車和學步車中解放出來。當孩子只有3、4個月大的時候,如果你總是背著他或是將他放在推車中,他可能不知道自己其實可以有更多的運動,如學習爬;而當他8、9個月時,如果你常常將他放在學步車中,任他自己去“走”,寶寶用慣了學步車,發(fā)現(xiàn)借助學步車可以快速到達他想到的地方,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更不愿意再學爬行了。
3.給寶寶爬行的空間
首先是要給寶寶足夠的空間,比如一張大床或是家具擺設較少的房間。
其次是要給寶寶舒適的爬行空間。寶寶爬行的地方應該軟硬適中,摩擦力不可過大或過小。摩擦力過大使寶寶爬行起來更困難,而過小又容易使寶寶摔倒。
4.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寶寶會爬了,他能看到更多的事物,此時,他的“探索欲”非常強,說不定你一眨眼,他又爬出了老遠。寶寶不可能任何時候都在媽媽的火眼金睛之下,因此必須做好安全防范。
房間里容易被拽倒、摔碎的物品要收起來,比如熱水瓶、花盆、玻璃器皿等;
剪刀、水果刀、針線等物品要收拾妥當;
塑料薄膜、塑料袋、氣球等物品要收好,以免造成寶寶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