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認為把孩子放在幼兒園,教育孩子的工作有老師就行了,但是據(jù)美國學者nieto1992年所做的研究表明,每一個成功兒童的背后都有著“參與的父母”,這些父母非常支持和重視學前教育,對學前教育抱有極高的期望,開放真誠地和孩子交往。
2000年上海做過一項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把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的程度從強到弱依次分為“總是”、“經(jīng)!、“一般化”、“有時”、“很少”五個層次,把幼兒總體發(fā)展水平在班級中所處位置從高到低依次劃為“上層”、“上中層”、“中層”、“中下層”、“下層”五個檔次。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不論是父親還是母親,如果他們“總是”參與、援助、配合幼兒園的教育,那么他們孩子的發(fā)展水平在班級大都處于“上層”。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家長要加強與幼兒園老師的聯(lián)系與合作,與幼兒園一起共同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以促使幼兒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開學了,很多幼兒園都在暑期進行家訪活動,而有些是在開學后進行。在家訪活動中,家長、老師、寶寶都各有收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究竟是怎么看待家訪這件事的。
老師說——
了解新舊生
凌主任(海珠區(qū)雅致花園幼兒園小班班主任):我們通常是在開學前進行新舊生的家訪活動,對于新生,以縮短新生入園的適應(yīng)期、了解每一位幼兒的習性以便日后實施個性化教育為目的,老師會盡可能多地了解幼兒的基本情況,如家庭情況,幼兒的習慣、性格、喜好以及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等。老師會將幼兒園的情況告訴家長,雙方交換意見,如發(fā)現(xiàn)問題則要指導(dǎo)、協(xié)助家長解決。在新生家訪中,老師還會很細心地向家長收集一些全家照、幼兒平時喜歡的玩具帶回幼兒園,布置到教室中去,這樣能讓剛?cè)雸@的幼兒對新環(huán)境產(chǎn)生家的熟悉感,幫助幼兒更快地適應(yīng)新環(huán)境。對于老生,除在暑假期間進行家訪外,平時教師還會對他們進行隨訪,一旦察覺孩子身體有異樣、心情有變或通過孩子了解到其家庭出現(xiàn)變故,老師會進行家訪,這樣帶著目的的家訪常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互配合很重要
李主任(白云區(qū)方圓第一幼兒園小班班主任):暑期家訪的時候,我們都會提前和家長預(yù)約好時間,對于全職媽媽我們一般選擇在白天,而對于父母都是上班族的幼兒家長,老師會等家長下班了再去。對于新生,大部分的家長對于幼兒的生活習慣、性格、身體狀態(tài)(用藥過敏等)會全面地告訴老師,但是也有個別家長對老師有部分保留,只說孩子好的行為,不說缺點,導(dǎo)致后來老師在班里糾正了很久。這樣是對孩子發(fā)展很不利的。對于舊生,老師會告訴家長他以前的表現(xiàn),升班后會有什么樣的教學目標,會請家長一起配合。比如上周的中秋節(jié),在之前家訪的時候提醒家長要制作親子燈籠,很多幼兒在開學的時候就帶到幼兒園了。記得還有一次某老師去家訪,家長滔滔不絕地講了3個小時關(guān)于幼兒的事,讓老師無處插嘴,家長不知道幼兒園的具體情況,這樣怎么能對幼兒好呢?后來老師等家長講完才耐心地介紹了幼兒園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