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責任心
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學習,舍不得讓孩子吃苦,或嫌孩子做事不放心,所以,不讓孩子干任何家務事,也不給孩子機會獨立處理事物,一切包辦結果,孩子長大后,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依賴性很強,自信心不足,責任感很差,家里家外什么事都不管。
有的家長讓孩子在家承擔一些事情,打掃衛(wèi)生、采買東西、個人內務等,孩子到了外面很快適應環(huán)境,并且有很好的組織能力,能體諒家長的辛苦,因為他在做家務時就親身體會到了生活的困難,自然就變得很懂事。
教孩子花錢
有的家長從來不給孩子零花錢,孩子不知道如何花錢和管錢;有的家長把孩子的零花錢管得很緊,一天給多少錢,還要求記賬,結果孩子總是想辦法把錢都花光,有時還要向爺爺奶奶多要錢,并不知道節(jié)省和計劃用錢。
有位家長把一個月的生活費交給自己孩子管理,自己和孩子每花一筆錢都要孩子記賬,告訴她:如果超支,生活費就要緊張了。結果孩子經(jīng)常提醒媽媽:“別去吃麥當勞啦!太貴了。不要亂花錢,沒什么錢了!焙⒆幼约阂矊W會了不亂花錢。有位家長每星期給孩子5元零花錢,如果孩子能忍住一星期不花,則在下星期有適當獎勵,把獎勵的錢積攢下來,到期終可以買孩子所需要的玩具或文具。這種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忍耐力和自制力。
培養(yǎng)孩子自己的價值觀
許多家長都忍不住對孩子進行道德說教,小時候他們會對家長的意見全盤接受,可長大后他們有的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和家長對著干;有的缺乏自己的主見,完全依賴家長的判斷:有的甚至產(chǎn)生模糊的價值觀。例如,孩子回來說和同學發(fā)生了矛盾,家長馬上說不應該那樣,應該怎么樣;孩子做錯了事,有的家長放任不管,有的家長則暴打一頓。家長的這些做法都是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孩子下次遇到新問題時,還是不知道怎么辦。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啟發(fā)、引導孩子自己判斷,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例如,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問他:“如果你的東西被別人拿走了,你是什么感覺呀?你是不是覺得不方便?”如果孩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要讓孩子自己去承認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