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媽媽特意給3歲的兒子買了一套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興致勃勃地帶著他去參加同事的婚禮。 孩子濃眉大眼,長得很可愛,同事們誰見了都喜歡。媽媽自然是喜在臉上,樂在心里。 婚禮是在一個挺有檔次的飯店舉行的。當(dāng)母子二人聽著眾人的贊美之詞,來到了桌子旁邊時,孩子一看桌上有那么多好吃的,眼睛一亮,掙脫媽媽的手,“蹭”地一下子就爬到椅子上,整個身子往前一撲,兩只胳膊那么一攏,就把滿桌的糖果摟在自己的懷里,大聲向眾人宣布說:“這些統(tǒng)統(tǒng)都是我的,誰也不讓吃!” 眾人聽孩子這么一嚷嚷,再看看孩子那個貪婪勁,不禁都愣住了。稍停了片刻,人們才笑著說:“這孩子真有意思。哈哈哈哈……”說這話的人,不見得真有什么惡意。小孩子嘛,不懂事,哪個孩子不喜歡好吃的呢! 可在大庭廣眾之下,發(fā)生這種情況,可真是讓媽媽臉上有點兒掛不住。只見媽媽一瞪眼,急忙沖了過去,一下子就把孩子從椅子上扯了下來,大聲吼道:“這孩子怎么這么沒出息!”媽媽尷尬極了,實在是忍無可忍,當(dāng)著眾人的面,高高地揚起大巴掌,“啪啪啪”,狠狠地朝孩子細嫩的小屁股上,蓋上了幾個大手!直揍得孩子嗚哇亂叫。
媽媽聲嘶力竭的吼聲和孩子哇哇的哭聲,與當(dāng)時的氣氛極不協(xié)調(diào),一下子就把眾人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大家紛紛勸說:“小孩子不懂事,你打他干什么!”同事們勸了好半天,事情才平息了下來。那不懂事的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中給媽媽“現(xiàn)了眼”,讓媽媽下不了“臺”,估計回到家也要吃點苦頭。 要說那孩子可真是不給媽媽“留面子”,讓誰遇上這種“場面”,那“火兒”也得頂腦門子。那孩子也真是不爭氣。 可話又說回來了,孩子在婚禮上的這種“臨場表現(xiàn)”,恐怕不是“即興發(fā)揮”,大概與家長平時對孩子嬌慣溺愛,有直接關(guān)系?梢韵胂,平時在家里,媽媽買回吃的東西,大約總是這樣說:“這好吃的東西全是我們寶貝的,咱們誰也不讓吃!”不僅不讓爺爺奶奶吃,如果爸爸“饞嘴”想吃一口,也得當(dāng)著兒子的面,遭到媽媽的堅決拒絕和兇惡訓(xùn)斥。像這種教養(yǎng)方式,能不給孩子養(yǎng)成“獨吞”的毛病嗎?
孩子在眾人面前的這種表現(xiàn),看來不是偶然的。雖說孩子的表現(xiàn)令人“竄火”,可我卻認為孩子挨這頓打,還真有點冤枉。要是讓我說,這巴掌打是可以打,但不該打在孩子身上,而應(yīng)該打在家長的身上。因為沒有家長錯誤的教養(yǎng)方式,孩子不會有這樣的毛病,也不會給家長“現(xiàn)眼”。
毛病是表現(xiàn)在孩子身上,但追根溯源,“根子”還是在家長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