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兒子鑫鑫今年5歲,長得壯壯實實,人也聰明,惟獨慣于做集體中的小尾巴,令我頭疼。比如兒童節(jié),老師要求布置教室,小朋友們忙著貼壁畫、拉花簾,鑫鑫卻無所事事,還“振振有詞”地說:“老師沒安排我”;手工課上,老師讓小朋友隨意剪彩紙,有的孩子三兩下就剪出恐龍來,鑫鑫只會摹仿別人……
老師暗示我,鑫鑫不積極參與活動、不自信、不敢探索,這些行為說明他性格中缺少“領頭羊”的意識,長久下去,他會養(yǎng)成沒有主見、隨波逐流、凡事都喜歡“墊底”的柔弱品性,勢必影響未來的生活和事業(yè)。
我很著急,開始觀察鄰居中的“孩子王”,以及學校里的大隊長、小班長們,仔細琢磨他們的言行。我發(fā)現(xiàn),這些小“領頭羊”的父母,無不遵循著培養(yǎng)領導者的基本準則—培養(yǎng)孩子的進取精神和責任感,讓他們獨立生活、勇于探索,并隨時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自己解決難題。
被肯定——“領頭羊”的力量源泉
“領頭羊”一般都具備強烈的自信心,即便有微小失誤,也相信自己是贏家。一次,壯壯與小朋友踢球輸了,原以為爸爸會說:“唉,你太笨了。”萬沒想到,爸爸邊替他擦汗邊夸獎他:“你帶球過人的技術真棒,奔跑很積極,如果再加強射門練習,會踢得更好。”其后,爸爸幫壯壯進行有針對性的射門訓練,現(xiàn)在,他不僅是足球隊前鋒,還是小區(qū)里的“孩子王”,一呼百應。
在孩子的人生旅途上,他每走一步,都要給予他積極的肯定。當這些形成良性循環(huán)時,他會因自信和成就感,義無返顧地往前走,這是“領頭羊”的力量源泉。
探索——“領頭羊”必備的進取精神
培培在花園泥土里,發(fā)現(xiàn)了一塊五彩石頭,她好奇地問爸爸:“你看呀,這是出土文物還是雨花石?”爸爸漫不經心地回應:“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趕緊洗手去!”培培垂頭喪氣地走了,以后見到什么稀罕物都懶得理它們。由于培培缺乏生活情趣,小朋友也不愛和她玩。爸爸也許不知道,女兒扔掉的只是一塊普通石頭,但作為父親、他對孩子探索精神所造成的傷害,也許永遠都抹不去。
培培爸應該這樣做:高興地對女兒說:“多漂亮的一塊石頭啊。我們把它洗干凈,好好欣賞它,再請教一下樓上的教授伯伯,也許它是個古生物化石呢!
孩子都佩服勇于探索、敢于迎接挑戰(zhàn)的人,并樂于效仿他們。如果父母要求孩子凡事循規(guī)蹈矩,不許冒險,他將無緣“領頭羊”,只會原地踏步。
夢想——“領頭羊”行動的前提
一天,妮妮看了西班牙斗牛表演,當眾宣布:“我長大了要做個斗牛士!眿寢尣恍家活櫍骸芭⒆硬荒苓x擇危險職業(yè)。”妮妮任何不切實際的想法,都被媽媽打入冷宮。時間一長,她變得毫無主見,行為懶散而被動。
其實,隨著時間推移,孩子的夢想會有所改變。也許妮妮到15歲時,又夢想做個畫家呢。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允許孩子在各年齡段都有夢想,并鼓勵他行動起來。比如媽媽若支持妮妮當斗牛士,她就會主動鍛煉身體,凡事親力親為,勇于做個能駕馭事物的孩子。
領導者的共同特質,就是能自主地勾畫出一幅藍圖,并激勵大家和他共同去完成。這個藍圖的前身,就是孩子的夢想。所以,父母要鼓勵孩子“奇思異想”,并付諸行動。孩子有了夢想并具備快速行動的能力,當仁不讓就成了“領頭羊”。
學習推測——“領頭羊”都慣于思考
一個兩歲的男孩,想邁上滑梯的第一個臺階?伤群芏,爬不上,媽媽對他說:“想想呀,找個小助手,是不是可以上去呢?”小男孩認真思索了一會兒,把小推車推到了臺階旁,他先爬到車子里,再爬上滑梯臺階。媽媽感嘆道:“讓孩子學會推測和思考,他會做得比成年人想像的還要好!
“推測、思考與判斷”是領導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那些能夠認真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