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的,我們天天都說,可她就是不聽話。”媽媽不以為然地繼續(xù)說,“你不要她去做的事情,她偏偏去做,你讓她去做的事情,她肯定不會做。像每天去幼兒園前,我們都告訴她不要和小朋友打架,她卻天天打架……”咨詢師注意到,隨著媽媽的談話,菲菲時而流露出得意的神情,時而表現(xiàn)出氣憤——她也在參與著這次“審判”。
問題父母:藏不了的“暗示心”
兩三歲的孩子處于自我意識萌發(fā)時期,他們?nèi)菀淄ㄟ^逆反來確認(rèn)自己,但是,菲菲的表現(xiàn)并不僅是逆反,還含有對媽媽語言暗示的一種“迎合”?梢哉f,是媽媽無意識的暗示教育塑造了菲菲,所以菲菲的問題仍然可以在媽媽身上找到根源。
媽媽要求菲菲不犯錯誤,這樣的“殷切希望”對于一個3歲的孩子來說顯然過于苛刻。更嚴(yán)重的問題是,媽媽還“放大”了菲菲的這些錯誤。
在媽媽的眼中,菲菲的錯誤太多了,需要不斷地督促她去改正,所以媽媽的口頭語就是“你不要……”“你太不聽話了!”。這類語言常常出現(xiàn),就成了一種強(qiáng)化,使菲菲在潛意識中認(rèn)為:“我就是一直這樣犯錯誤的……我就是這樣的孩子”。于是,符合這種潛意識的行為就不斷出現(xiàn),這反過來又“印證”了媽媽的判斷,使媽媽更急切地“督促”菲菲改正錯誤,于是親子之間就逐漸出現(xiàn)了這樣一種消極的循環(huán)暗示。
解決方法:從你做起
A、媽媽要改變自己的語言習(xí)慣,把“你不要……”轉(zhuǎn)變?yōu)?#8220;如果你……就會更好”。
B、多鼓勵孩子,多給孩子嘗試的機(jī)會,樹立孩子的自信。
C、當(dāng)孩子為引起別人的關(guān)注而故意制造麻煩時,不妨“視而不見”,不予理睬。
D、多和孩子溝通,并通過適當(dāng)?shù)挠H子游戲,使孩子的情緒能夠得到發(fā)泄和表達(dá)。
孩子有問題嗎?
月月是一個上幼兒園大班的嬌小的女孩。她羞羞怯怯地牽著媽媽的衣角,目光游移在咨詢室的地板上,向咨詢師問好的聲音微弱到幾乎聽不到。而媽媽則熱情地和咨詢師打著招呼,迅速地把月月抱到椅子上坐好,耐心地試著茶杯的水溫,然后彎著腰端給女兒喝。母女之間的關(guān)系看來很融洽,那究竟她們?yōu)槭裁磥碜稍兡兀?/P>
月月媽媽的苦惱:“我把月月送到一家收費高、條件好的幼兒園,可是,快兩年了,月月還是不能適應(yīng)那兒的環(huán)境,常常一個人呆在角落中,不和老師、小朋友說話,上課的時候也不聽老師的指揮,一個人不知道在想什么。其他小朋友推她打她,她也不知道還手……但是在家里,只要稍微不如意,她就會哭鬧不休。奶奶燒的飯菜不可口,她會立即把碗扔在地上;爸爸出差沒有給她帶玩具,她會在地板上哭半天;哪怕是我下班回家晚了點,她也會噘起小嘴不理睬我。”
“那這個時候,你會怎么辦呢?”咨詢師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