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實在太“勇敢”太“能干”,經常犯“愛心”的錯誤,他們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做一切,過分照顧,過度保護孩子。成人出于良好的愿望為下一代鋪設了一個充滿陽光和鮮花的大道,希望他們能從這里開始走向未來的錦繡前程。但這樣往往事與愿違,因為這違背了兒童成長的發(fā)展規(guī)律。
現(xiàn)代心理、教育、社會科學的研究以及大量的調查表明:父母的過度保護恰恰忽視了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培養(yǎng),也扼殺了孩子創(chuàng)造的靈性,窒息了孩子自主發(fā)展的精神。由此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依附性強,很難具有努力探索和解決問題、迎接生活挑戰(zhàn)的能力,在青少年時期甚至在兒童時期,就會表現(xiàn)出許多不適應癥。我們常常會感覺到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身上有許多毛。喝鐙缮鷳T養(yǎng)、倔強、任性,在家像條龍,在外像條蟲;缺乏獨立生活能力,自立意識差,依賴性大,做事被動、消極、膽怯,顯得十分幼稚,表現(xiàn)出某些不適應年齡特征的行為,出現(xiàn)心理倒退現(xiàn)象;適應新環(huán)境能力差,自私,只求別人照顧,不會關心他人,社會責任感弱,情緒波動大,易走極端等等。這就需要父母不要忽視對孩子的挫折教育,及時鍛煉和完善自己。
其實,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適當示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如果你老是在孩子前面無所不能,那孩子成長的動力在哪里?這樣的孩子依賴性就很強,特別是男孩,長大后會有許多的障礙無法跨越。有時不妨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父母需要你,你能幫父母嗎?須知父母的需要才是孩子成長的動力。
星期天,我們家經常會進行郊游、爬山等活動。帶兒子爬山的時候,碰到一個很陡的坡,兒子站在前面猶豫不前,我看了就會試探著說:“兒子,媽媽有點不敢過去,你敢嗎?”于是,兒子回過頭看看我,然后小心翼翼地走過去,我會在后面牽著他的手。實際上,根本沒什么危險,但是這樣換位的感覺絕對不一樣。終于走過去了,我長嘆一口氣說:“兒子,今天要不是你,我真不敢過呢!”兒子馬上得意地說:“沒有我在,你就不敢了吧!”而且隔幾分鐘說一次,可見多么得意。這樣對他實際上是一種很好的鍛煉,讓他意識到自己可以獨立做事了,有時大人反倒需要他的幫助了,他也有責任為父母效力了。
確實,有時候父母適度地表現(xiàn)自己弱的一面,孩子反而更快成長,有時你不妨做傘下的一株小草,而讓孩子為你遮風擋雨,這樣的孩子長大才會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