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教育中,我們要求孩子懂分享,懂獻愛心,遵守各種社會規(guī)則,與人為善……可是在現(xiàn)實社會中,社會公德和傳統(tǒng)教育卻時時碰壁,令教育者陷入尷尬。
尷尬一:謙讓教育過時?
家住越秀區(qū)的陳女士最近很困惑,因為對4歲兒子的教育讓她左右為難:劉女士和先生都接受過高等教育,教子對人寬容,與人為善。然而,當孩子上了幼兒園后,經(jīng)常會委屈地告訴陳女士:今天哪個小朋友把他的玩具搶走了,明天又被哪個小朋友推搡在墻角了……
劉女士心里很不是滋味:難道我的教育理念錯了?在如今的強者時代,謙讓寬容等品德過時了嗎?
尷尬二:遇乞討該施舍嗎?
近日,有幾位廣州父母讀者來函本報,提到每次帶孩子經(jīng)過街道,總能看到有些乞丐跪在路邊討錢,真假難辨!
這位父母說,這些乞丐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有人在背后操縱,要么是職業(yè)乞討者,要么是好吃懶做所致。然而年幼孩子不懂這些,看到跟他們差不多大小的孩子跪在大人身邊,一副可憐木然的樣子,總會忍不住向大人要錢施舍。
這幾位父母非常為難:給吧,十有八九是被騙上當;不給吧,又怕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這不是明擺著讓孩子變得冷漠無情嘛!
尷尬三:還有誰會讓座?
每天上午,在途經(jīng)廣州市幾個兒童或婦嬰醫(yī)院的公交車上,總是擠滿了懷抱或拖著嬰幼兒的父母以及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家,年輕的父母一臉焦急和隱忍,身邊就座的年輕力壯的乘客們卻神色漠然,視而不見。更有打扮時尚的年輕女孩,面對挺著大肚子站在自己面前的孕婦,也是戴著耳機聽MP3,無動于衷。
公交車上一遍遍廣播著“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眼前景象卻截然相反,父母該如何向孩子解釋?
尷尬四:出手相助卻被誤解?
一位老太太倒在了馬路上,頭部流血,圍觀者很多,但沒人管。后來有人撥打了120,并將老人送到醫(yī)院。然而,老人的親屬卻認為見義勇為者就是肇事者……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見義勇為者不得不在事發(fā)現(xiàn)場貼出告示尋求目擊證人。這是去年8月13日早上發(fā)生在河南平頂山市的真實個案。
面對此類現(xiàn)象,父母一方面感嘆世道冷漠,另一方面卻又在為如何向孩子解釋正義和見義勇為而為難。
尷尬五:被問路敢應答嗎?
很多人都可能在廣州街頭看到過這樣的情景:一個外地人站在街頭迷路了,他連續(xù)問了好幾個路人,非但沒有一個人停下腳步傾聽他的請求,而且個個臉色驚恐奪路而走,外地人一臉無奈和迷惑。抑或有人胡亂朝一個方向指一指趕緊走人。記者初到廣州,也曾在廣州街頭連吃啞巴羹。
社會信任度越來越低,父母是示范給孩子盡其所能幫助需要之人,還是義無反顧地拉著孩子的手趕緊離開呢?
道德規(guī)范&現(xiàn)實壁壘
寬容謙讓、施舍愛心、輔助弱小、樂于助人……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以上的基本做人道德以及社會公德。然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