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sh;做父母的不能承擔應該承擔的角色,也不能盡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夫婦彼此的性別角色也呈現(xiàn)混亂的狀態(tài);母子共生關系——在家庭內,母親和孩子雙方都維系著過于強烈的心理相互依存的關系;三代人之間的沖突——祖父母、父母和孩子之間存在復雜的矛盾和一時難以理解的沖突。
馬健尤其指出,我國目前單親家庭逐漸增多,而在單親家庭中母親或父親往往會傾向于將孩子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兩代人之間形成異常強烈的共生關系,不僅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嚴重者甚至會剝奪孩子應有的獨立性和社會關系,使其成為社會的絕緣體。
他還說,家庭中父親的角色作用是“切斷的機能”,而母親的角色作用是“包容的機能”。家庭中必須明確父親和母親各自分擔的性別角色,即家庭里有唱“紅臉”的,有唱“白臉”的——父母各盡其責,分工明確,是良好的家庭行為譜系和家庭氛圍形成的基礎。如果二者不協(xié)調或者是有所缺失,會給孩子的心理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大家來說一說這幅圖里面都有些什么?”馬健通過投影儀給出了一張頗有幾分后現(xiàn)代色彩的黑白照片。
“大樹!”“石頭!”“黑袍人!”……答案五花八門,似乎都沒錯。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后排有個底氣不足的聲音。
“是的。”馬健說,“這正是我所希望大家看出來的。有幾個人做到了呢?”在馬健拿著教鞭在圖上仔細比劃過之后,很多人才恍然大悟。
“我要告訴大家的就是別老用一個角度去看問題。就像大家全力以赴在圖中尋找的時候,會找出許多似是而非的東西來——過度的愛和給予其實對于孩子也是一種潛在的暴力和侵犯。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必須要學會選擇,學會放棄,學會排序,沒有人是無所不能的,必須針對孩子的特征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孩子的命運操縱在父母的手中。”講座結束的時候馬健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