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比如,隔壁的小姐姐配了眼鏡,并不意味著樓里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鏡。表哥的鞋子小了,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買雙新鞋。
最不好的5句話:
1.“你怎么越大越……”
如果一個6歲的孩子因為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而哭泣,那是因為他只有6歲;如果一個4歲的孩子總是無法在汽車座椅里保持安靜,那是因為他只有4歲。雖然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表現(xiàn)得更成熟聽話一些,但事實是:孩子們總要經(jīng)歷那些固執(zhí)、淘氣、自我中心、多動等等行為的年歲,這是他們成長的必需!
很多父母很容易忘記這個事實,因為孩子們這些“不乖”的行為總是令他們惱火?墒,當(dāng)你對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你所表達(dá)的只是空洞的責(zé)備,而忽略了孩子會這樣做的原因。當(dāng)你對孩子大喊:“你怎么越大越不聽話”時,你所關(guān)注的只是自己的感受。我們建議你多去了解幼小的孩子的感受,在你忍不住要責(zé)備他的時候,請用一些比較有同情心的句子來開頭:“你看上去非常生氣”,或者“我知道你不高興,但這樣的事情總是難免要發(fā)生的!薄
2.“我只是逗你玩兒!薄
你或許認(rèn)為,跟孩子開個玩笑沒什么大不了的,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他的幽默感?墒悄阆脒^沒有,當(dāng)你對孩子說:“如果你再不認(rèn)真聽媽媽說的話,下回我就用膠水把你的耳朵粘起來!蹦阆脒^嗎,孩子可能真的相信你會這么做。作為父母,你的責(zé)任是愛并且?guī)椭愕暮⒆,而不是要用那些看似幽默實際是侮辱的話來讓自己表現(xiàn)得多么幽默和有趣。所以,有些話,如果你不是認(rèn)真的,最好別說。
3.“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麗麗那樣呢?”
諸如此類的比較只能得到一個結(jié)果:讓你的孩子感覺像個二等公民,同時還可能導(dǎo)致孩子們之間的仇視和爭斗。如果你希望孩子像隔壁小朋友那樣總能得到小紅花,或者像小表姐那樣有禮貌,用這種比較的辦法絕不可能奏效,惟一的作用只是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要記住,你越是跟孩子說他不如別人好,他就越相信自己不夠好。所以,比較明智的辦法是寬容地接受孩子的長處和不足,然后鼓勵他向一個最適合他的方向快樂地成長!
4.“別跑,會摔跤的。”
你當(dāng)然是好心,作為母親,你總是想保護(hù)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還是想說,諸如此類的警告反而更容易讓孩子遭遇挫折。你知道嗎,你這樣說的時候其實是在向孩子傳遞這樣一個信息:你肯定他一定會摔跤的。對于一個正在努力走向獨立的孩子來說,這樣的信息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所以,更好的說法也許是:“出去玩之前一定記得把鞋帶系好。”這樣你強調(diào)的是鞋帶,而不是孩子的笨拙!
而且,當(dāng)你的警告一次次地沒有變成現(xiàn)實(小心,果汁會灑出來的!你會把杯子打碎的!),你的孩子也就慢慢對你的建議表現(xiàn)出不以為然,因為他覺得你只是隨便說說而已!
5.“我剛才是怎么跟你說的?”
這樣的問題,你當(dāng)然知道答案。所以,這種帶著一點點嘲諷口氣的問題實際上是一種指責(zé)。如果你真的想因為孩子沒有做到你的要求而指責(zé)他,倒不如明白地說:“我很不高興,因為我都跟你說過三次了。但是我要再告訴你一次:把不玩的玩具放回盒子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