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有一個名叫皮格馬利翁的國王,他酷愛雕塑,耗費幾年時間用盡心血塑成了一尊少女像。他非常喜愛自己的作品,很希望自己所塑的少女能夠變成真人。于是,他把塑像當成真人對待,覺得“她”是個有血有肉的人。終于有一天,他的一片真情感動了上天,少女真的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人,皮格馬利翁終于夢想成真。
在心理學上,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指他人的評價和暗示將引導某人朝著他人所期待的方向發(fā)展。這一效應在兒童教育中尤其受到重視,因為良性的心理暗示將引導孩子朝父母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與成人相比,孩子都有很強的可塑性,良性的心理暗示在某種程度上能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培養(yǎng)他各方面的良好習慣和品質,使孩子的心理幾個方面都能得到較好的發(fā)展。
有助于增強自信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對父母的各種反應都十分敏感,哪怕是一次微笑、一個皺眉,尤其在公共場合。當孩子的表現(xiàn)良好時,父母投以贊許的目光和發(fā)自內心的微笑,都會使孩子感到父母是在鼓勵他,關注他,從而增強了自信。當孩子表現(xiàn)不佳時,如果父母也能以適度的肢體語言或表情來做些暗示的話,孩子也會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既有助于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也能幫助孩子及時改正自己的小錯誤。
幫助重新認識自我
如果父母善于運用良性暗示來教育孩子的話,孩子會比較客觀地了解自己的缺點和長處,從而不斷地努力,向更高的目標努力前進。
如果父母在孩子做錯了事或沒有完成某項任務時就說“這孩子就是腦子不好使”、“孩子笨,沒辦法”、“這孩子就是這樣”,也許動機是要刺激刺激孩子,但實際效果是:孩子會因此而產生自卑感,以后一遇到困難,孩子就會認為失敗的原因是“腦子不好使”“永遠是這樣”,從而看不到自己的長處甚至“破罐子破摔”。
增強抗挫折能力
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要盡量給予良性暗示,如“這次確實沒有好好努力,還要加一把勁”,如果孩子有了一點進步,父母也要及時鼓勵。這種良性暗示能幫助孩子從正面去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增強孩子的耐挫能力,對他將來各方面的發(fā)展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強,如果采取間接的方式向孩子傳達我們的觀點效果會好一些,那么為什么不試試這樣做呢?良性暗示會給你的孩子以積極的正面的引導,如果你能舉一反三,靈活地運用這一方法,也許你也會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