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迪的媽媽已經(jīng)錯過好幾次同學的周年聚會了。本來可以把小迪送到姥姥家暫住一晚的,可每次都以小迪的大哭和媽媽的讓步而告終。今年小迪5歲了,而媽媽恰好畢業(yè)十年了,這十周年大聚會的機會媽媽實在不想再錯過,媽媽決定再跟小迪好好商量一下,沒想到這一次小迪竟痛快地答應了?墒钱攱寢尭吒吲d興地把小迪送到姥姥家,轉身要出門的時候,小迪卻突然變了卦。他拉住媽媽的衣襟,哭著喊著死活都不放媽媽走。媽媽只好再一次做出犧牲,留下來陪小迪在家玩……
做媽媽的盡職盡責,為了孩子可以犧牲自己的興趣愛好乃至一切,這在我們常人眼里可絕對稱得上是個好媽媽。但在逐漸成長的孩子的眼里,她的形象卻很有可能會變化多端:她可能是令人感動的、需要報答的;也可能是就應該為子女服務的、可以忽略不計的;甚至可能是緊張兮兮的、侵犯自己私人空間的和令人厭煩的。其實,做一個現(xiàn)代母親,您一定要學會擯棄“親子一體化”的思想,您所要做并不是無休止地為孩子做出犧牲與讓步,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子女學習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應該學做的事,并且,在擁有孩子的同時,更擁有自我,媽媽這種輕松愉快的心情會感染孩子,讓孩子從媽媽身上學會在生活中快樂向前。“一切讓給孩子,一切為了孩子”,在傳統(tǒng)觀念中,這無疑是出色的好父母;但在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中,這卻是父母所能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西方女人成熟早而衰老晚,三四十歲正是充滿活力和魅力的年齡,而東方女性成熟晚而衰老早,好容易解除蒙昧有了女人味兒,一有孩子就母性大發(fā),重心轉移,個人事業(yè)和女性魅力從此走失,F(xiàn)在看看自己,小迪的媽媽覺得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嘲諷,盡管外表依然時尚,但自己和傳統(tǒng)一輩有什么本質不同?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與BABY劃清界限
在中國,我們習慣把家庭當成一個整體,家人間互相融合,界限不清。而西方傳統(tǒng)承認每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空間、權利和邊界,身為母親也可以擁有自己的空間,只要她知道如何為孩子、為自己、為家人劃出清晰合理的界限。對,界限,正是小迪的媽媽尋找的解決方案。
界限≠排斥
但母親們的潛意識中,界限往往和排斥劃等號。不是嗎?當小迪的媽媽想給小迪的行為設立界限的時候,小迪的反抗和眼淚讓她覺得自己是在排斥孩子;當公婆希望他們每周都能帶小迪過去而他們每兩三周去一次似乎也是對公婆的排斥;當小迪的媽媽想和老公有更多相處的時間時,似乎也覺得自己是在排斥孩子和其他家人。為了大家都滿意,為了不排斥任何人,小迪的媽媽只好盡力滿足所有要求,直到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而一個身心俱疲的人又怎么能把事情做好?是該給這種惡性循環(huán)叫停的時候了!
非傳統(tǒng)媽媽懂得界限的藝術
很多媽媽都和小迪的媽媽一樣希望能有自己的空間,希望能擺脫兩頭燒蠟燭的境地。那么,應該如何在家庭中劃出合理的界限?這里有幾條界限特別重要,就是孩子行為的界限,孩子與媽媽之間、孩子與父母以及小家庭與擴展家庭之間的界限。
·孩子 vs 環(huán)境:對孩子說NO,or孩子對你說NO!
首先,小迪的媽媽需要做的就是給小迪的行為劃定健康的界限,讓小迪知道什么行為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