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有著他們自己對世界的理解,這便是兒童的理論。這些理論與嚴格意義上的科學理論、成人意義上的理論有著區(qū)別,因而僅僅是一種樸素理論。兒童認知的發(fā)展變化,實質上是兒童樸素理論的發(fā)展變化。
什么是樸素理論
樸素理論也有人稱之為天真理論、似理論、直覺理論、前理論等。
兒童的樸素理論具有預測、解釋功能。預測功能是指兒童能根據(jù)自己的樸素理論預測將要發(fā)生的事情。兒童根據(jù)樸素理論作出的預測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不正確的。解釋功能是指兒童根據(jù)樸素理論解釋某一現(xiàn)象為什么會發(fā)生。兒童的樸素理論可以增加兒童對周圍世界的信心,降低事物的不確定性。但是,理論的這種強大的預測、解釋功能,也可能使理論的變化相當困難。
兒童樸素理論的功能可以較為明顯地反映到兒童的行為上。如果兒童對某一現(xiàn)象的判斷處于隨機水平,表明兒童在這一方面尚未建立理論。如果兒童總是作出某一方面的預判,如總是對或總是錯,都表明兒童在這一方面具有了理論。因為他是根據(jù)理論進行預測、解釋的,具有了一致性。同時,擁有A理論的兒童與擁有B理論的兒童在解釋和預測上也是不一樣的。
樸素理論的教育意義
在早期教育過程中,兒童樸素理論的合法性地位遠未確立。盡管教師們也常講“應了解兒童”,但進一步分析,我們會發(fā)現(xiàn)教師們在“了解”些什么?他們了解的是兒童掌握了多少成人文化,而不是兒童的樸素理論是什么。我們所了解的兒童,是根據(jù)我們自己的頭腦里的“兒童觀”建構出來的兒童。
因此,首先是承認兒童有他們的理論、他們的精神世界、他們的文化。這種承認不是一種施舍、憐憫,而是基于對多元性的認識。事實上,兒童理論合法性的確認,不僅僅是對兒童的尊重、對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的尊重,也是對人類認知(如科學家如何認識世界)作出的貢獻。
根據(jù)樸素理論實施教育
當我們在說“兒童有樸素理論”時,并不意味著兒童知道自己的這一切是理論,兒童對他們的“理論”往往是缺乏意識的。如果能采用多種方法適當?shù)貙和臉闼乩碚搯拘,將這些樸素理論從無意識狀態(tài)帶到意識狀態(tài),從難于言述到言述,將有利于兒童正視、認識當前的樸素理論,從而有利進一步的發(fā)展變化。
教師應善于利用兒童的樸素理論。在此過程中,教師首先是理論的學習者,即教師應像學習其他理論一樣,認真地學習兒童的樸素理論,搞清楚兒童的樸素理論是什么、有些什么類型、特點,理論內部的概念關系是什么等等。其次,教師是理論的運用者,即教師必須親自體驗兒童的這些樸素理論,并在此基礎上加以運用。因為只有如此,才可能達到第三種角色,即教師成為理論的質疑者。教師應向這些理論提出質疑,提出挑戰(zhàn),促使兒童樸素理論不斷發(fā)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