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父母的親情之愛本是天然而成,不需要回報的。子女愛父母也是與生俱來,天經地義的?墒菫槭裁唇陙硪恍┨稍诿酃拗虚L大的孩子缺少了愛心和孝心,只愛自己,不愛父母,更不會關愛他人、關愛集體。這不得不讓人們反思,父母對子女的愛到底缺失了什么?
愛需要怎樣表達
有人說,在當今的獨生子女時代,要緊的是教給年輕的父母如何去愛孩子,進而讓孩子學會怎樣愛父母。的確,不少初為人之父母者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有的一味溺愛,有的仍信奉打罵即愛。事實告訴我們,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同于母雞之愛,這緣于天然的愛也需要學習。
在中國生活了5年多的美國駐華大使館官員方大為,曾花了大量的時間了解一些中國朋友的家庭,發(fā)現中美兩國的父母在表達感情及教育子女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中國父母不太會用語言表達對孩子的愛,他們的話多是含蓄、間接的,很少聽到他們對孩子說“我愛你”、“我想念你”之類的話。他們也不太習慣用親吻或擁抱來表達對小孩的關愛。而美國父母恰恰相反,他們不僅用語言也用行動直接表達自己的愛意,同時還經常熱情洋溢地稱贊孩子,夸獎孩子:“你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最漂亮的小伙子(小姑娘)。”
這些文化上的差異,或許也是我們很多人長大成為父母后不會表達愛的原因。于是在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的今天,出現了雖少有語言來表達愛意,卻不乏用大量高級的食物、玩具寵愛孩子的父母。這種育兒方式如不及時糾正,那將是民族下一代的悲哀。
教孩子學會愛,父母先要給予孩子愛,并把滲透在生活中每時每刻的愛意明確地表達出來,讓孩子感同身受,銘記在心,伴隨其成長。
愛不需要理由
父母愛孩子不需要理由。然而,愛孩子與教育子女同樣需要學問。不是嗎?當你在為寶寶喂奶、洗尿布時,在聆聽孩子咿呀學語、背誦兒歌時,在牽著孩子的小手逛公園、散步時,甚至半夜起身為孩子掖好被角時,每一個細小的動作中都包含著對孩子的關愛。問題是你意識里有沒有一根弦,重視不重視適時表達愛、傳遞愛。生活中?匆姳舜讼喾吹淖龇ǎ
鏡頭之一:炎熱的夏天,一位年輕的媽媽帶寶寶去市場買菜,順便給寶寶買了一根冰棍。寶寶咬了一口說:“真甜!媽媽你嘗嘗可涼快了。”少婦說:“你吃吧,媽媽不熱。”“不,你臉上有好多汗呀,就吃一口吧。”寶寶舉著冰棍懇求道。“寶寶真懂事,知道心疼人了。好吧,媽媽就吃一口。”少婦蹲下身來輕輕地咬了一小口冰棍,母子倆臉上都露出甜蜜的笑容。
鏡頭之二:一位媽媽給3歲的兒子買了盒新鮮的曲奇餅。兒子津津有味地吃著,爸爸走過來說:“什么好吃的?讓我嘗一嘗。”兒子按住盒子蓋,嘟囔著:“不給,不給。”“小東西,別這么自私,給一塊。”爸爸故意從盒中搶了一塊曲奇咬了一口。結果兒子大哭起來,非要爸爸把餅干吐出來不可。媽媽連忙跑過來哄著:“寶貝別哭了。都是爸爸不好,咱們打爸爸。”兒子大叫著:“壞爸爸!壞爸爸!”最后在爸爸連聲的“我認罪”中,兒子才破涕為笑。
這位兩位媽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