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三:男孩,5歲,父母均為高級知識分子,長年在國外。孩子與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住在5樓。臥室有一扇窗戶插銷壞了,未及時修理。男孩子好動,總喜歡在席夢思床上蹦跳,有一次跳著跳著,突然歪向窗戶,窗戶離床很近,孩子的手正好扶在壞窗戶上,由于窗戶未固定,孩子由窗戶掉了出去,導致多發(fā)骨折及多臟器損傷,幸好未傷及腦部。
專家提示:損壞的門窗要及時修理。
動物咬傷——學齡前兒童的常見傷害
男孩,10歲,家住農村,家養(yǎng)一條看家大型母犬。平時母犬性情還算溫順,但在產崽之后變得十分暴烈。一次,男孩在試圖抱小狗崽時惹怒了母犬,該母犬將小男孩撲倒在地,瘋狂撕咬,幸虧男孩父母及時趕到,救下自己的孩子。但孩子渾身上下已沒有一處好地方,有大大小小十幾處傷。
動物咬傷在兒童意外傷害中列第二位。據推算,全市0-17歲兒童全年約發(fā)生動物咬傷事件11400人次,每天平均有30個孩子被咬傷。
5-9歲兒童被動物咬傷的最多,且隨兒童年齡的增加而減少。這是因為年齡小的兒童喜歡和寵物狗、貓等各種小動物親密接觸,但又不懂如何與之安全相處。當孩子不斷長大時,他們與動物玩耍的時間減少,也逐漸知道其危險性。
動物咬傷81%來自寵物狗,6%來自寵物貓。八十年代以前,北京市政府不允許飼養(yǎng)寵物,但九十年代后政策發(fā)生變化,現在,寵物已逐漸成為“家庭第二個孩子”,但卻缺乏相關的教育培訓,如寵物的科學飼養(yǎng)、兒童與寵物的相處知識。還有寵物的管理也存在一定漏洞,如“黑”寵物大量散落民間,拋棄寵物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寵物不注射狂犬疫苗和其他動物疫苗等,都是造成動物咬傷的不可忽視的原因。同時,寵物飼養(yǎng)還引發(fā)傳染病、環(huán)境衛(wèi)生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事例一:男孩,6歲。家里養(yǎng)了一只寵物狗。該男孩比較活潑,經常跟寵物狗玩逗。在不到一年時間里,先后3次被咬傷。雖然傷勢不重,但每次都需到醫(yī)院打狂犬病預防針。
專家提示:寵物狗咬傷一般不太嚴重,但一旦被感染狂犬病,幾乎100%的死亡率。養(yǎng)狗應按時進行狂犬病毒預防。被狗咬后必須立即送往醫(yī)院診治,不要延誤。
事例二:女孩,14歲。周末與父母一起到遠郊的山上游玩,不小心被山里的蛇咬傷。萬幸的是,并非毒蛇所咬。
專家提示:被蛇咬傷不能再動,并盡量擠出傷口的血后進行包扎,防止流血和感染。判斷是否毒蛇咬傷,一般看傷口的蛇牙印的多少,牙印比較少的(一般四對之內)多為毒蛇;牙印上下兩排的,大多為無毒之蛇。
交通事故——中小學生的頭號殺手
調查人員介紹說,在7例兒童死亡調查樣本中,就有2例是因交通事故死亡。這兩例都是發(fā)生在學生上下學途中,既有學生不注意交通安全的因素,也有路況較差、機動車司機超速行駛等方面的原因。
男孩,2歲半。一次,一家三口乘小車回家下車后,父母都未注意小孩,而小孩正好跑到車后玩耍,司機倒車時也未看到孩子,結果將孩子撞倒后經腹部軋過,導致肝脾破裂,并摘除了脾臟。
交通事故是10-17歲兒童意外傷害的首要原因。北京每年約發(fā)生交通意外傷害事故6000人次,相當于每天有16名兒童因交通事故受傷或死亡。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500萬元。
29%的兒童傷害事故發(fā)生在行人身上,57%是發(fā)生在非機動車(自行車)上,11%發(fā)生在機動車交通事故中。這與北京市不斷增長的機動車擁有量和龐大的自行車使用隊伍有關。調查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