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記者:我們知道您有個女兒,在對女兒的教育上,您有什么實例嗎?
孫云曉:那可太多了。比如吧,我女兒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愛睡懶覺。早上她媽媽叫她,“起床啦!薄按粫䞍骸!薄霸撈饋砹!”“待一小會兒!闭嬉峭砹,就說“都是你們,讓我遲到了,怎么辦啊”。后來,我給她一個鬧鐘。我告訴她,從明天開始,該幾點起來你自己上鬧鐘,鬧鐘響了不起來,你就是睡到中午12點也沒人叫你。剛開始幾天不行,鬧鐘一響,她手一抬就按掉了。結(jié)果睡過頭遲到,我們也不說話,她自己也沒話好說。幾次下來,她自己就開始想辦法,放兩個鬧鐘,再把鬧鐘放在手夠不到的地方。也就是一個星期的時間,她再也沒有遲到過。
孩子是在體驗中長大的,不是在說教中長大的。一位教育學家曾經(jīng)說過教育有一個原則,孩子進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
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藝
記者:可是,像您這樣“狠”得下心來的家長恐怕不會太多吧。
孫云曉:應(yīng)該說還是越來越多了,現(xiàn)在的家長也在漸漸分化。的確有不少替孩子想得太周到、太細致的父母。我在西安講課,一個媽媽說孩子總是丟三落四,她的辦法是什么呢,在孩子每個口袋里都放著錢,每個口袋都裝上名片。
而另一位母親,則全然不同。孩子去夏令營,媽媽問,東西都準備好了嗎,孩子說,都好了,你就別管了。這個媽媽一看,衣服帶得不夠,手電沒帶,就問孩子,那邊的氣候你知道嗎?衣服夠不夠?晚上活動的東西都準備了嗎?孩子答,沒問題。這位媽媽就沒再說什么。第二天,孩子背著包就走了。一個星期后,孩子回來。媽媽問,玩得開心不開心?開心。有沒有什么麻煩?哎呀,凍死了,沒想到山里這么冷。還有呢?晚上活動沒有手電很不方便,那怎么辦呢?以后得像爸爸一樣,出差之前拉個單子,好好咨詢一下。
這個媽媽的方法就是自然懲罰法,讓孩子體驗到自己過失的后果。因為孩子凍一點,晚上麻煩一點,沒有危險,但經(jīng)過這一次他就記住了。
記者:現(xiàn)在的確也有一些現(xiàn)實因素,導致父母的不放心和對孩子過多的照顧與呵護,比如交通、治安等。
孫云曉:是有一些客觀因素,但我覺得這種因素被夸大了,就算交通之類的可以理解,還有很多別的方面可以做。
曾經(jīng)有一個博士找到我,說兒子沒有責任心,小黃帽一個學期丟了8個。我問,你是不是丟一個給買一個?他說是啊。我說你這樣下去,孩子沒法有責任心,他無所謂啊,丟了馬上買新的,有什么可著急的。那怎么辦呢?我說,他要是再丟了,讓他自己找去,找不到,那就第二天光著腦袋去上學。那被老師批評怎么辦?對呀,就是要讓他受批評。然后呢?然后,用他自己的零花錢去買新的小黃帽。沒有零花錢,就取消他一個最喜歡的項目,比如第二天要去麥當勞,那就不能去,因為那個錢要用來買帽子。這樣孩子才可能知道珍惜。
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藝,表揚批評獎勵懲罰,什么都應(yīng)該有。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教育的秘訣是真愛。專制不是愛,把人家不需要的愛強加給別人,是專制;溺愛不是愛,溺愛對人是不尊重,明明你行我覺得你不行。在信任了解的基礎(chǔ)上,給孩子充分的成長空間,其實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