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一個署名為“冰島牧場”的網(wǎng)友在博客上發(fā)了一組育兒帖子,在網(wǎng)上引起了很多網(wǎng)友的關注,記錄這位平凡的母親如何“潤物細無聲”地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收獲快樂。近日,記者采訪了這位“冰島牧場”,說起自己上清華大學的女兒,她顯然很高興,但最讓她興奮的是孩子一直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快樂地生活著……
不到5歲自己洗澡
“冰島牧場”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能力,女兒王音還不滿5歲時,母親就讓孩子自己提著小籃,到單位的澡堂去洗澡,“那時候,治安環(huán)境要好很多,不用擔心孩子的安全”,孩子走出家門,父母都沒有從后面“盯梢”,都在家里等著看孩子會洗成什么樣子。不出所料,小王音自己根本洗不干凈,身上、頭上還有不少皂沫。“當時就是為了鍛煉她,知道她洗不干凈的,但是她沒事人似的能獨自一人洗澡,我們的教育目標就達到了”。
這種自立教育,使孩子事事都非常有主見、不跟風。剛上初一的時候,王音的英語成績非常一般,很多同學都比她基礎好,班主任選她當英語科代表,她還是愉快地接受了,看不出有什么壓力。當時很多同學都在外面上輔導班,冷靜的王音只是買了一套資料,結合老師教的方法,回家自學,效果倒是出奇的好,初三時,她竟成為英語成績突出的學生之一,高三時,英語就考過了國家四級。
干活利索一人頂倆
王音于2004年進入清華大學學習,她的初中英語李老師說起她時,更多的稱贊“這是一個非常能干的小姑娘”。初中時,王音是英語科代表,很多時候,老師布置一件事,她都能完成得讓人意想不到的滿意;考試成績出來了,別的班都是兩個同學一起登統(tǒng),而王音自己一個人干得比兩個人還快很多,而且排列得井井有條。
“非典”的時候,王音正上高二,那段時間,父母24小時守在單位,家里只有她一個人,媽媽擔心她的生活,王音在電話里笑呵呵地匯報:“中午我做了三菜一湯,有米飯,西紅柿炒雞蛋、油煎茄子、香腸和果汁。媽媽,我兩天擦一次地板,家里很干凈。我也復習,看空中課堂,也看電視,勞逸結合唄。”
冷靜理智地愛孩子
“冰島牧場”管自己叫“冷智媽媽”,要自己冷靜而理智地愛孩子,幫助孩子成長,“孩子或許不需要教育,只是需要幫助和養(yǎng)育而已。所以,我從不愿意用教育二字,我覺得它們帶有一定的主、被動關系,總覺得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時,家長總是處于某種主動位置,而不能把孩子作為一個平等的人對待,所以我不喜歡。”
“冰島牧場”認為,養(yǎng)就是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的行為與心性習慣。好的行為與心性習慣是孩子終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儲蓄,不好的行為與心性習慣則是孩子終生無法償清的債務。育,就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健康是孩子“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聰明、智慧又有何用。讓女兒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是母親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