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似乎一下子長大了許多,精力也更加充沛了,寶寶喜歡玩兒但還不會玩,如果他的興致得到滿足,在游戲過程中體會到快樂,就會越發(fā)地被激起學習的欲望,這將成為一生的學習動力。
這個階段很多家長首先面對的挑戰(zhàn)是來自于吃和睡的難題,但整天跟寶寶的吃睡打架的家長是本末倒置的家長。有一個法寶可以解決大多數(shù)問題——就是跟寶寶快樂的游戲。家長應該給他創(chuàng)造足夠的機會,安排豐富的環(huán)境,否則孩子就會失望,時間長了還會感到失落。
寶寶似乎一下子長大了許多,哭泣逐漸減少而且主要是為了表達情緒,各種要求大多開始通過動作、聲音加上表情來傳達,生活上的事情已不再那么讓人擔心,家長自然開始更多的關注寶寶的能力發(fā)展。
寶寶盡管也可以一個人玩會兒,但他還是更喜歡有人陪,喜歡看別人游戲并進行模仿。因為天生的個性不同,有的寶寶更喜歡運動,比如被家長舉起來蹦蹦跳,也有的寶寶更喜歡聽大人說話、跟大人對話,玩兒人際交流的游戲,少數(shù)的寶寶喜歡專注地擺弄小積木,或者悶著頭兒撕紙,能夠悄然地玩很長時間,甚至會讓家長嘗到一種奇怪的失落感。
這個關鍵期相對來說玩兒本身更加重要,而玩什么游戲倒在其次。因為這個階段孩子天生的發(fā)展沖動仍然起著主導的作用,只要家長每天都能有意識地跟寶寶一起游戲,他就能學到本領,相反即便家長讀了很多書,特別研究了每個月該跟孩子玩兒些什么,但沒有良好的游戲習慣,孩子缺乏游戲期待或者難以順利進入游戲角色,所有的方法都將是空中樓閣,所有的計劃都將是紙上談兵。
在寶寶的生活中,爸爸更多是扮演孩子游戲伙伴的角色,分量雖不算舉足輕重,但地位已經(jīng)越來越重要了。有研究證明孩子的基本智商更多的與母親的育兒水平相關,而高智商的寶寶多半有個優(yōu)秀的父親。
這個階段的核心育兒任務是“家長要跟寶寶建立良好的游戲習慣”,因為寶寶喜歡玩但還不會玩,如果他的興致得到滿足,在游戲過程中體會到快樂,就會越發(fā)的被激起學習的欲望,這將成為一生的學習動力。家長應該給他創(chuàng)造足夠的機會,安排豐富的環(huán)境,否則孩子就會失望,時間長了還會感到失落。另一個極端是家長太希望寶寶快快長本領,游戲中太多的強調(diào)了玩什么和怎么玩,也可能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反倒讓他不喜歡游戲了。
這個階段很多家長首先面對的挑戰(zhàn)來自于吃和睡。寶寶需要逐步添加輔食,從只會吃純流質(zhì)食物逐步學習吃泥糊狀食品,他需要練習吞咽半固體食物,學習咀嚼和用勺子進食,習慣于接受味道和性狀各不相同的食物,這些能力表面上看只是一小步,對寶寶可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需要他對消化系統(tǒng)來一場革命,從此對吃和食物等概念產(chǎn)生全新的認識。
盡管個性不同的寶寶會對進食革命產(chǎn)生完全不同的態(tài)度,但所有的孩子最終都能取得勝利,家長要求的過多、擔心的過多進而干涉的過多都是寶寶革命路上的絆腳石,往往會適得其反。在吃的問題上,家長只能做個觀察者和引導者,決不能做獨裁者,要相信寶寶自己有能力,還要懂得他有權力決定怎么吃,盡管家長常常不知其所以然,但吃或不吃寶寶總是有足夠的依據(jù)。
入睡困難、睡不踏實甚至半夜哭鬧在這個階段也是家長投訴的主要內(nèi)容,除了前一個階段沒有養(yǎng)成好習慣,或者少部分寶寶肚子疼等毛病,最常見的兩大原因,一是清醒時游戲活動不夠,寶寶飛速增長的旺盛精力沒有得到有效釋放,二是家長把孩子捂得太多,熱的他無法安然入睡。印度有一個諺語叫做“你可以強迫我閉上眼睛,但誰都無法強迫一個人入睡”,對孩子來說它同樣適用,如果孩子不想睡你根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