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智力,每個人都有一個常識性的解釋。比如經(jīng)常有人說,某某可聰明啦!某某記性特別好,某某是個小機靈,某某一看就會,某某反應快……可見,智力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包括理解力強、記憶力好、反應快等。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推敲,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說法只包括了智力的部分因素。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全面的定義,這是因為智力這種心理現(xiàn)象本身的復雜性以及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造成的。
綜合國內(nèi)外各家之言,我認為:“智力是一種與生俱來,并受環(huán)境影響,在一定幅度內(nèi)變化著,隨年齡的增長而發(fā)展或變化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綜合能力。”這個界定更偏重于兒童的發(fā)展,對先天和后天的作用也有一定的說明。
如何看待智力測驗
自從法國心理學家比奈及其助手西蒙在1905年受法國教育部的指派,編寫了第一個智力測驗量表(目的在于鑒別那些因智力不佳或行為不良而學習成績差的兒童)以來,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了。它的重要作用如下:
1.一個編制得很好的并由受過培訓的專業(yè)人員操作的智力測驗,在測量兒童較穩(wěn)定的、多種成分的智力方面是可靠的。
2.如果追蹤測驗的話,測驗的結果的確可以描繪出一個兒童在發(fā)展過程中的變化,包括長處和缺陷,對于缺陷可以及時采取適宜的教育訓練措施來補救。
3.對于特殊人群(超常兒童、弱智兒童等)的鑒別有其獨特的作用。
4.智力測驗是一種鑒別手段。當超常兒童或弱智兒童被鑒別出來以后,就應該根據(jù)獨特的教育訓練大綱,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