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人文學科根本沒有意義!叭恕钡慕逃钠В率骨嗌倌暝诰裆蠜]有一種文化底蘊作為依托,精神上沒有一種可依恃的東西。另一方面,長年追求能得高分的捷徑,片面的追求升學率,使一些學生鄙棄副科,只注重理科成績,久而久之,知識的硬殼內,沒有了真實的內心,沒有了“人”的存在。高智商低情商,思想貧乏浮淺、情感淡漠麻木。
這樣的“人”是“虛”的,這樣的“才”是“假”的。不是時代所需要的人才,不是能承擔未來使命的人才。
五、 庸才在繼續(xù)……
素質教育的口號已經(jīng)叫得人耳膜成繭了,但教育一個勁往死胡同里鉆的狀況,在許多地方(應該是大多數(shù)學校)并沒有得到改變。請看下面關于鄉(xiāng)鎮(zhèn)學校教育狀況調查中不堪入目的體罰:(廣州日報大洋網(wǎng)/2001-06-07/記者王軍華 )
罰學生寫字,抄課文,最多一萬字,寫不完就打。
扭他們的耳朵,揪他們的頭發(fā),抓住頭發(fā)往墻上撞。
讓學生蹲在桌子底下、蹲墻角、跪臺階、跪碳渣子、蹲馬步。
讓學生用自己的衣服擦黑板,用舌頭舔墻上的臟物,吃臟紙,吃粉筆。
夏天讓學生在太陽下曝曬,或站在雨中仰頭張口(有的一上午,有的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