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粗魯一些。孩子吃虧了,家長很心疼;丶覍⒆诱f:“不要再跟xxx小朋友玩了”或是“不要出去了,要不然他又要打你了。”家長怕孩子受到傷害,因噎廢食,過多的限制孩子反而會給孩子的心理增加壓力,孩子被反復的強調(diào)著他會被人欺負,會被人打,從而產(chǎn)生我是弱者,我怕的心理狀態(tài),影響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也就出現(xiàn)了在幼兒園里有的孩子因后面有人跟著跑(或是追著跑)就嚇的大哭,并且兩腿發(fā)軟,摔倒在地的情況。
5、交往中自動退出的孩子
分析:有些家長凡遇到孩子爭搶玩具,都讓自己孩子退讓。這種做法顯然受到傳統(tǒng)教育思想影響,這樣容易令自己的孩子傷心,他會認為父母并不站自己一邊,而自己的權力受到嚴重損害,自尊心、自信心也受到打擊,這會使孩子不知道自己的權力,也不知道如何去主動爭取。在幼兒園的交往活動中這些孩子就會立刻放棄做出退讓。
6、交往中固執(zhí)任性的孩子
分析:家長一味地袒護造成孩子的任性。兒童的交往沖突是十分自然正確的,他們通過爭奪玩具、相互追跑、扭打來了解其他的孩子,了解物我關系,使孩子能客觀、獨立地看問題。家長的過于袒護自己的孩子會引起不良的后果,使孩子自我中心意識膨脹,以為自己什么行為都對,而別人什么行為都錯,稍有不順心他就感到委屈,以任性的行為對抗。
二、正確的教育方法:
1、鼓勵孩子學會主動:適時適當?shù)慕毯⒆右恍┙煌寄。兩至三歲的孩子是用動作伴隨著語言進行溝通的,如:走到其他小朋友的身邊,帶著有趣的玩具就能吸引別人的注意;主動說好聽的稱呼別人,展開自己的手臂,或者做與其他小朋友一樣的動作,會得到友好的回應。想玩別人的東西,就教孩子說:“哥哥(姐姐)讓我玩玩好嗎?”讓孩子自己去說,哪怕是家長教半句,孩子學半句也好。如果得到了滿意的回答也別急著玩,要讓孩子學會說“謝謝”。如果得不到滿意的回答,家長可打圓場,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要因為孩子的固執(zhí)而讓步。家長要懂得在集體里孩子是一定會經(jīng)歷失敗的,父母現(xiàn)在教一下,以后當孩子獨立面對失敗時就不會承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