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押題試卷(十三)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裴斯泰洛齊是提倡“愛的教育”和實施“愛的教育”的典范。
2.D【】注意轉移是根據(jù)任務主動、及時地從一個對象或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對象或另 一種活動中去。 3.B【解析】近期目標也稱短期目標,指在某一階段內(nèi)要達到的教育目標。
4.C【解析】嬰兒剛出生時各項感覺能力都很弱,其中味覺是最為發(fā)達的感覺。
5.B【解析】遺傳素質(zhì)是指遺傳的生物特征。
6.B【解析】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終身教育的開端。
7.C【解析】家長是教師了解幼兒的一個重要渠道。
8.A【解析】老師正確的做法是立即讓學生去喝水。
9.B【解析】我國幼兒園管理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負責。
10.B【解析】言語開始萌芽一般發(fā)生在嬰兒滿半歲以后。
11.D【解析】新生兒聽覺有一定偏好,一般來說,新生兒愛聽高音調(diào)的聲音。
12.C【解析】教幼兒認識簡單的字不是托兒所的保教任務。
13.B【解析】此時教師應該察看小明是否受傷,同時不制止他哭,讓他把內(nèi)心的恐懼發(fā)泄一 下。
14.B【解析】成人應留心幼兒自我中心言語的同時,應盡可能地通過幼兒的自言自語去觀察
他們、了解他們、幫助他們,使其發(fā)展成為真正的外部語言。
15.A【解析】青春期被稱為“第二斷乳期” 。
16.D【解析】復述是短時記憶轉入長時記憶的條件。
17.B【解析】新生兒動作發(fā)展遵循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的原則。
18.C【解析】意義識記,指根據(jù)事物的內(nèi)部聯(lián)系,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識記,故也稱理解 記憶。
19.C【解析】對喂奶姿勢的吸吮反射屬于新生兒的條件反射。
20.C【解析】兒童 3 歲的時候出現(xiàn)了自我意識的萌芽。
二、名詞解釋
1.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整體的反映。
2. 視敏度是指精確地辨別細致物體或辨別具有一定距離的物體的能力,也就是發(fā)覺一定對 象在體積和形狀上最小差異的能力,即通常所說的視力。
3. 遷移是在一種情境中獲得的技能、知識和理解或形成的態(tài)度對在另一種情境中獲得的技 能、知識和理解或形成的態(tài)度產(chǎn)生的影響。
4.幼兒園是對 3~6 周歲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專門機構,主要由教育部門負責。
5.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連續(xù)過程中與一定階段的年齡相對應的相對穩(wěn)定的一般的、典型的心理特 征,稱為心理發(fā)展的年齡特征。
6.自尊指的是自我所做出的對自己的價值判斷,以及由這種判斷所引起的情感。
三、簡答題(答案要點)
1.(1)關注情感因素對幼兒學習遷移的影響; (2)幼兒學習遷移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 (3)豐富幼兒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學習中發(fā)生遷移; (4)提高幼兒的分析與概括能力。
2.(1)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yè)道德,為人師表; (2)貫徹國家教育保育目標,組織、帶領幼兒開展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 (3)關心、愛護全體幼兒,尊重幼兒人格,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4)制止有害于幼兒的行為或其他侵犯幼兒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幼兒健康 成長的現(xiàn)象; (5)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yè)務水平。
3.(1)從簡單到復雜; (2)從具體到抽象; (3)從被動到主動; (4)從零亂到成體系。
4.(1)活潑好動; (2)喜歡交往; (3)好奇好問; (4)好沖動; (5)模仿性強。
四、論述題(答案要點)
1.(1)普及幼兒教育,建立中國化和平民化的幼兒教育; (2)重視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 (3)創(chuàng)立培養(yǎng)幼兒師資的好方法——藝友制。 2.(1)從想象的無意性發(fā)展到開始出現(xiàn)有意性;
(2)從想象的單純再造性發(fā)展到出現(xiàn)創(chuàng)造性; (3)從想象的極大夸張性發(fā)展到合乎現(xiàn)實的邏輯性。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點)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幼兒園與家庭是伙伴關系,家長和教師是平等的教育主體。在幼兒 園與家庭的配合中,教師要堅持尊重家長、確立家長主體地位的原則,和家長相互支持、相 互配合,從而達到園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在小王老師和小張老師看來,教師是教育的權威,家長則是受教育者和受指責者,是 幼兒園命令的執(zhí)行者。 其實質(zhì)是否認了園所與家庭的伙伴關系, 否認了家長和教師是平等的 教育主體。因此,他們的觀點是錯誤的。 幼兒園與家庭合作時應遵循的原則有: (1)尊重家長和他們正確的育兒方式; (2)注意教師與家長及家長之間的相互作用; (3)開拓家長工作的深度和廣度。
教師招聘考試押題試卷(十四)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 “南陳北張”是指南京有陳鶴琴,北京有張雪門。